聯天聯地聯萬物 科普物聯網“如何聯網”
NB-IoT:占據主流地位的“窄帶”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2050.htm當然,上面說的都是現有的寬帶網絡技術在物聯網時代的延伸。而實際上,因為許多物聯網設備都會采用微型化、低功耗的設計,寬帶網絡對于它們來說其實是沒必要又浪費能源的。
因此,看似落后但其實并不“古老”的窄帶網絡就注定扛起物聯網的大旗:和4G/5G、WiFi分別對應室外和室內環境一樣,窄帶物聯網也有分為對應廣域和室內環境的兩大技術:NB-IoT(基于蜂窩的窄帶物聯網)/藍牙LE(藍牙低功耗)。

NB-IoT本質上來說,可以視作是專用于物聯網的“簡化版”蜂窩數據網絡,因此它在技術上和現有的手機網絡(比如GSM、FDMA、LTE)是共通的,只是功耗要低很多很多,而且對網絡帶寬的要求非常低,組網成本低廉。
但是,因為是基于成熟的蜂窩網絡技術,相比藍牙和Zigbee等近距離通信技術,NB-IoT(特別是基于4G的NB-LTE)具備廣覆蓋、可移動以及大連接數等特性。

而且,NB-LTE的頻段因為很短,它可以通過帶內、保護帶或獨立載波三種部署方式,與現有網絡共存——有LTE基站的地方,就能簡單快速地部署物聯網NB-LTE窄帶網絡。

同時,低功耗(一塊電池可支撐10年運行)、連接多(單個小區能支持10萬連接)、廣覆蓋(有移動網絡就有NB-IoT網絡)、低運營成本(每個模塊不足5美元)的優點,使得NB-IoT可以輕松地運用在大量需要持續監測但無需高速數據通信的行業,如遠程抄表、物流跟蹤、智能停車、智慧農業等。

可以說,名稱上看起來并不高大上的NB-IoT,實際上已經成為物聯網技術發展的絕對主流,并且也是目前最具商業應用潛力的新興技術之一。
藍牙LE/Zigbee:成熟的近距離物聯網方案
說到藍牙,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雖然藍牙的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都遠不及WiFi,但因為功耗低,成本低,在短距離物聯網方案中也占據了一定地位。

比如說,負責藍牙技術更迭的藍牙技術聯盟( Bluetooth SIG)就于近日宣布,藍牙技術將支持物聯網網狀網絡(mesh networking)。物聯網網狀網絡可以將多個藍牙設備連接,創造大規模的設備網絡。藍牙技術聯盟表示,這種“多對多”的連接,可以支持數千設備。在家庭環境中,mesh networking可以用來連接智能家庭設備,并建立覆蓋整個房子的物聯網絡。

相比傳統的單點連接,藍牙支持網狀網絡之后,可以大幅提升覆蓋面積,變相提升了藍牙連接的傳輸距離,同時不會提高成本:因為只要是支持藍牙4.0的設備,理論上都可以通過升級固件,加入對mesh networking的支持。

而和藍牙相比,Zigbee(紫蜂)的歷史沒有那么悠久,但卻更具對于物聯網的針對性。Zigbee協議誕生于2004年,它去掉了藍牙當中那些高清媒體之類的功能,專注于傳感器數據傳輸、設備交互控制。

Zigbee使用了一種非常有趣的“接力”方式,將每一個低功耗的Zigbee傳感器或控制器連接起來,這些傳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過無線電波將數據從一個網絡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所以Zigbee的功耗更小、距離(相對藍牙來說)更遠、成本也更低。

而且,因為從一開始就專注與傳感器之間的信息傳遞,Zigbee非常強調實時性:使用Zigbee協議的智能家電,當按下其中一個的開關之后,其他的幾乎是立刻就能相應動作。這是因為Zigbee設備從睡眠轉入工作狀態只需15ms,節點連接進入網絡只需30ms。相比較而言,藍牙需要3~10s、WiFi需要3s以上。
總結:萬物互聯時代就在眼前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關于物聯網“如何聯網”的小科普了。當然,龐大的物聯網并不是只有這么幾個連接技術,其他的比如Enocean、beacon甚至是nfc/RFID其實也被應用在當前的物聯網設備里,只是相比之下沒有那么主流,或者并非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物聯網傳輸協議再多,其實也就寥寥數種,而且基本上都是在10年前就已經被外國公司所制定、把持了。雖然到時候中國的企業或許會像今日的手機市場那樣,在終端設備的出貨量上占據大流,但“基礎技術”依舊握于他人之手。這對于未來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產品成本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我們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