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誰的誰?梳理紫光、大唐、中芯國際間關系
紫光、大唐的半導體產業鏈博弈可能會持續加深。我們希望它們維持在半導體業穩健、穩定、合理的范圍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1619.htm聯交所資料顯示,6月30日,紫光集團以每股8.886港元、總值2億港元,增持中芯國際2248萬股,占后者股份0.48%,最新持股增至9.35%。
2016年底以來,雖偶有減持記錄,但“紫光系”與趙偉國個人整體不斷增持中芯。


表面看,這次增持不會改變中芯權力平衡。目前,大唐電信仍是中芯最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紫光集團緊隨其后。
但若你將趙偉光針對大唐系與高通合資成立瓴盛發難一事與此放在一個平面,或能體會到不同味道。
那就是,這里面,不但有紫光與高通的博弈,更有高通與大唐之間的博弈。而中芯看似在博弈之外,實質卻是雙方都要強化滲透的籌碼之一。
無論紫光還是大唐,它們都必須擁有自己相對堅實的Foundry支持。否則,它們構建的半導體業價值鏈,會缺乏效率與核心支撐。
同期,中芯發生一個新的變動。原公司秘書龔志偉基于私人理由辭任這一職位及其中一位授權代表;高永崗獲委任為聯席公司秘書及授權代表;另一名為劉巍的人士獲委任為聯席公司秘書。具體信號且聽下面分解。
過去紫光跟中芯很少發生關聯。而當它后來整合下展訊、銳迪科等平臺后,在本地選擇流片、生產伙伴,中芯比臺積電、GF有更多便利。
紫光不會這么露骨地說自己要整合中芯。去年投資、增持過程中,它與中芯都對外強調過,屬于財務投資,不會改變中芯商業模式,不會改變“專業化、國際化”的定位,也不會尋求董事會席位等。
從中芯股價來看,雖然2008年以來增幅可觀,大唐當初的投資早就有超高的回報,但就中芯未來成長性看,它的股價目前仍算低位。紫光的說辭,確實也有邏輯在。

中芯港股行情

中芯美股行情
這跟2008年大唐成功滲透中芯不一樣。當時,中芯一是急需資本奧援,二是更想獲取大唐電信主導的TD-CDMA芯片訂單,它是國際三大3G國際標準的核心技術方。而大唐借助中芯,可以實現垂直整合TD產業鏈。
TD聲量最初很大,后來并未真正崛起。這個帶有諸多民族自豪感的全球三大3G標準之一,最終成為雞肋。躊躇滿志的大唐在這一投資案例上失色很多,相比當初,“金主+大客戶”的地位弱化了。
后來,中芯遭遇諸多悲情,創始人離開,老團隊分崩離析。而大唐期間借助大股東地位,玩起權力游戲。一番折騰后,總算穩定下來。走出財務被動的中芯,反而成了大唐的依賴。
這個也跟大唐在諸多央企中地位相對弱勢有關。后來,它對中芯董事會的持續滲透,顯示出一些不安。中芯獲利可能不那么多,但它可以貢獻不錯的營收數據,同時它在整個中國可以掌控的半導體產業鏈中,地位確實核心。
但要說紫光沒有任何覬覦心理,外界很難信服。因為中芯股價雖然長期處于低位,但業內人士尤其熟悉半導體業投資脈絡的人明白,投資中芯未必比其他標的更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