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標準戰打響,誰會是最大贏家?
隨著企業開始考慮構建物聯網(IoT)網絡,關鍵問題也隨之而來:標準方面怎么樣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753.htm如果沒有平臺和標準來指導產品和服務的開發,IoT可能會變得混亂。我們在三個方面需要廣泛認可的標準和廣泛的平臺:
1. 設備本身,其中可能包括從智能城市路燈到工業控制到農場設備等。
2. 網絡,這可能涉及有線和無線網絡組合,將IoT數據傳回數據中心。
3. 警報或分析系統,或者讓數據變得可操作性的方法。
這些系統需要協同工作,才能讓物聯網對企業有用。雖然IoT標準過程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基于物聯網的發展勢頭,這項工作越來越緊迫。
根據451 Research在2016年8月至10月期間對全球近10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71%的企業正在收集數據作為IoT舉措的一部分。他們計劃在未來12個月將IoT技術支出提高33%。
高達90%的受訪者稱他們計劃在未來12個月提高IoT支出,40%計劃將物聯網相關投資增加25%到50%(與2016年相比)。

標準操作流程
那么,標準方面進展如何?根據專家表示,在“塵埃落定”以及領先平臺出現之前還需要一段時間。
技術分析公司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首席IoT分析師Mike Krell表示:“目前IoT標準活動非常混亂。”
“IoT是涵蓋新舊消費級和工業級應用的巨大領域,”Krell稱,“從零開始構建系統是一回事,但嘗試改造舊系統和安裝則是另一回事。可涵蓋所有這些移動部件需求的標準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制定。”
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沒有嘗試制定這樣的標準。市場情報和咨詢公司GlobalData高級分析師Ian Grant表示:“IoT是正在進行的工作。鑒于該領域的復雜性,可能會有新標準來實現。”
在移動網絡方面,5G技術可能會劃分需要高數據傳輸速率低延遲應用和需要低功耗但廣泛覆蓋的應用。
“大多數公司都希望有可用的系統,所以標準的重要性主要與系統和外部合作伙伴之間交換的數據量有關,”Grant指出,“如果你不需要在防火墻之外發送數據,你可能不太在乎標準。”
現在有很多主流軟件平臺可處理IoT問題,包括聯網設備、無線和有線網絡以及警報或分析讓數據變得可操作。
例如PTC公司的ThingWorx IoT平臺;GE Predix,專注于工業物聯網;以及思科Jasper控制中心。
這三個產品都可從主流公共云平臺提供,例如微軟Azure、AWS和IBM Bluemix以及電信運營平臺。
Grant認為:“用戶通常不在乎使用什么平臺,只要能用就行。”
連接標準
除了5G,長距離IoT連接標準的重點領域包括LTE-NB和LTE-M。
Krell稱:“這兩個LTE標準都是作為現有LTE基礎設施的擴展而構建,而5G是全新的技術。對于短距離連接,我們通常使用WiFi、藍牙和ZigBee,還有其他軟件選項,例如開放連接基金會(OCF)和ZigBee的DotDot。”
目前開放連接基金會正在創建一個規范,并正贊助一個開源項目--讓任何聯網設備可與任何其他設備通信。
思科公司Jasper業務技術產業關系主管Chris Steck表示,OCF旨在成為家庭網絡等近端網絡中設備到設備數據通信的標準。
作為OCF的創始成員,英特爾也在參與物聯網工作。除了標準規范外,OCF還會向名為IoTivity的開源項目提供數據模型,該項目由Linux基金會負責。
英特爾公司物聯網部門戰略和技術副總裁Dipti Vachani表示,該開源項目提供標準的完整參考部署,以及OCF認證計劃來保證互操作性。
OCF的目標是為所有聯網設備提供必要的互操作性中間件標準,以便設備能夠相互發現和通信,而無論它們來自什么制造商,使用什么操作系統、芯片組或者物理傳輸。
3GPP與LoRaWAN
另一個標準工作是第三臺合作伙伴計劃(3GPP),該計劃正在引領移動運營商在物聯網方面的工作。該項目聯合了7個電信標準開發組織(被稱為組織伙伴),并為其成員提供穩定的環境來生成定義3GPP技術的報告和規范。
該項目涉及蜂窩電信網絡技術,包括無線電接入、核心傳輸網絡以及服務能力(包括安全和服務質量)。
該規范還為非無線電接入到核心網絡以及WiFi網絡互通提供hook。3GPP內的三個技術規范組是Radio Access Networks、Services & Systems Aspects以及Core Network & Terminals。
3GPP也有競爭對手,即針對低功耗廣域網(WAN)的LoRa聯盟,它提供LoRaWAN,這個低功耗(WAN)規范針對用于區域、國家或全球網絡內無線電池供電對象。LoRaWAN主要側重于IoT的關鍵要求,例如安全雙向通信、移動性和本地化服務。
LoRaWAN規范在智能產品之間提供無縫互操作性,無需復雜的本地安裝。
機器到機器
目前正在引起關注的IoT標準機構之一是oneM2M聯盟,該聯盟正在制定技術規范以滿足通用M2M(機器到機器)服務層的需求,該服務層可容易地嵌入到硬件和軟件內。它可用于連接現場M2M設備與世界各地的M2M應用服務器。
Grant稱:“現在有非常多開源和專有技術標準制定計劃,但很多都指向M2M架構。”
Steck表示,oneMM聯盟的工作很好地說明各個標準制定組織現在正專注于增加其最大價值。
OneM2M正在幫助促進不同設備和應用服務器之間的數據交換,并可能被用于需要大量互通的用例,例如智能城市。
“行業可能不會對IoT采用單一的橫向標準,而會從各種垂直行業的競爭標準中選擇最適合其行業需求的標準。”
設備到設備
在工業物聯網領域,連接協議MQTT被用于單向異步設備數據通信,發送到遠程服務器提供商。MQTT被視為設備到設備通信的領先標準,它更像是通過“總線”的實時通信。
設備管理是標準部署緩慢的領域,但在未來幾年,隨著OMA輕量級M2M的發布,這種狀況將會改變。
Steck表示:“系統級芯片制造商和軟件即服務提供商一直強調需要標準化,有些已經宣布對標準的支持。”
工業互聯網
另一個主要物聯網標準舉措是工業互聯網聯盟(IIC)。
“IIC的目標之一是為部署工業IoT確定和解決生態系統問題,”Steck稱,“他們制定了參考架構,作為空間問題的資源,以及測試床。ICC聯盟內的公司共同參與測試環境以解決用例,并向聯盟報告已確定的挑戰。”
對于如此廣泛使用的物聯網,每個用戶都需要遵守并涵蓋所有IoT領域的通用標準和平臺不太可行。
“老實說,現在我們正在開發標準讓所有都可正常工作,”Krell表示,“類型和目標太多且各不相同,我們正在嘗試找到具體領域可實現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所以我們至少可以減少選擇的數量。”
毫無疑問,通用的IoT環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有些組織機構會想要分享數據以及降低這樣做的成本,包括城市、醫療機構、運輸和物流以及公用事業等。
“當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關心追蹤人員和事物,以提高服務、預算等,”Grant表示,“他們都需要與所有人分享所有數據嗎?不是。另外,大多數國家都將分享個人身份數據視為非法行為。”
IoT標準的發展與其他新興技術的標準工作很類似。
“我們還處于物聯網的早期階段,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我們看到真正的部署以及瓶頸問題,我們可以更好地確定什么需要標準化。”
數十億新聯網設備需要能夠互相發現以及通信,我們將需要實現大規模的互操作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