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物聯網注定要來 頻段資源運營商該怎么分?
6月初,工信部前后發布征集“5G使用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頻段”規劃意見與“5G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部署意見。近日,以“5G標準與產業生態”為主題的2017年IMT-2020(5G)峰會在北京召開,并向業界發布《5G網絡技術測試規范》、確立了2020年5G的商用目標。5G漸行漸近,但是500Mhz的中頻資源、8.25GHz的高頻資源,三大運營商該怎么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672.htm
不只是在5G,頻譜資源是稀缺資源,國內低頻段擁擠不堪、高頻段開發不足,不同業務用頻矛盾逐漸加劇,頻率規劃協調難度不斷加大,這也使得頻段的分配往往會被解讀為對運營商“厚此薄彼”。可幸的是,工信部此前就提出,為將來的5G儲備不少于500MHz的頻譜資源。
從目前看,800MHz-2700 MHz均已由三大運營商占用,其中中國移動4G用途占據最多,分別為1.885-1.920 GHz、2.32GHz-2.37GHz、2.575 GHz -2.635 GHz頻段共125M的頻寬。
另外從主管部門有關NB-IoT的頻段部署看,占用了900MHZ低頻資源,一方面或是全面清退告白2G時代,另一方面物聯網的受重視程度之高,是為萬物互聯做網絡準備,工信部要求加快NB-IoT落地,至2020年建基站150萬個 實現連接數超6億。
5G使用的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屬于主力頻段,共500Mhz的中頻資源,如果三家運營商平分,則各占150MHz左右,或是主要用于通話與上傳路徑。而尚在規劃研究中的5G使用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頻段,共8.25GHz的高頻資源,三家運營商各占2.5GHz左右,或是主要服務于下載路徑。
與運營商聯合在全頻段測試中,中興近日開通國內首個Pre5G超高速率業務試點,外場真實網絡環境下高達1Gbps的峰值下載速率,超過現有4G網絡峰值速率6倍以上。華為C-Band的測試環節中利用整個200MHz全帶寬,通過5G新空口及大規模多入多出等技術,使單用戶下行吞吐率超過6Gbps,小區峰值超過18Gbps。
從近來的觀察中看,運營商紛紛發力NB-IoT網絡,4G在加大深度優化覆蓋,而在5G則推進標準統一,運營商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大力推進5G進程。無論運營商的5G頻段資源如何分配,都大幅提升用戶高帶寬的體驗,也從中發揮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