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講不下去 物聯網漏洞泛濫 新的救世主出現了……
這是一篇非典型的查缺補漏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4114.htm春節期間,有個事件對區塊鏈物聯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是國內媒體竟對此不感冒,沒有報道。在正式講故事之前,如果你再問我區塊鏈是什么?那就真得去好好補補課了。(想看科普的戳這篇文章《顛覆銀行顛覆物聯網,引得西門子、阿里爭相布局的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什么?》)
簡單說,就是博世、思科、紐約銀行梅隆、富士康、金雅拓和3家區塊鏈創業公司聯合成立了區塊鏈物聯網共同體,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物聯網的應用。這個共同體宣布,他們會一起創建一個針對物聯網應用的共享區塊鏈協議,使智能設備可以接入網絡并且收發數據。
為什么說這個事件對區塊鏈物聯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我們先得看清這個社會的整體結構,以美國為例。
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社會就被最富有的1%的少數人把持,這1%的人占社會總財富的比例在40%左右。從所擁有的產業上來看,他們幾乎都是世界500強企業的聯合董事,這個群體互相交織,形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權利心臟”。尤其是特朗普上任之后,這個群體的力量更是如虎添翼,空前強大。
為了能持久占有頂級資源、固化現有地位,讓自己的企業不至于受到初創企業的劇烈沖擊,可以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風雨飄搖中屹立不倒,這個群體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商業共同體或者聯盟,進行前瞻性“埋點”,引導新技術的發展方向,預先布局創業企業。有時他們還會把選中的初創企業推上前臺,打造成實現美國夢的明星,從而達到變現和利益最大化。
因為物聯網是明確的未來大勢,所以你會觀察到由大企業和財團發起的物聯網相關共同體和聯盟非常多,這里舉幾個典型代表:
· 2013年12月,AllSeen Alliance技術聯盟
· 2014年4月,工業互聯網聯盟IIC
· 2016年2月,隨著中國企業在物聯網領域的話語權逐步增強,華為、愛立信、中國移動、AT&T、高通等公司聯合成立了NB-IoT Forum
每個聯盟和共同體的成立,都標志著相關的技術領域將會迅速成熟,結合文初提到的事件來看,脈絡非常清晰:2013年是物聯網基礎連接,2014年是工業物聯網,2016年是窄帶物聯網,2017年是區塊鏈物聯網(BlockChain IoT,我一向都給每個拗口的概念起個簡稱,這里我把它叫做BIoT,你愿意叫變態的IoBT也行)。

博世、思科等公司聯合成立的BIoT共同體,對于物聯網市場的主要意義有兩點,一是區塊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已經是巨頭們確認的顯性趨勢,二是BIoT將會在未來1-2年迎來快速發展(國外有些媒體評論時還使用了“爆發”這個詞,我覺得考慮到區塊鏈的種種不足,還是理性點兒好)。
除了本次成立的共同體之外,其實巨頭們對BIoT的布局早已初現端倪。
· 你一定記得,我曾經提到2016年10月IBM投資2億美金研發的BIoT項目
· 三星與IBM聯合研發了ADEPT系統,利用比特幣來打造去中心化的物聯網,旨在為交易提供最優的安全保障。所有這一切的實現,都不再需要一個控制中心去協調或管理。
· 沃爾瑪在中國正使用區塊鏈監測商品,粒度可以達到單個獨立包裝的追蹤,涵蓋從農場到超市的各個環節,一環也不遺漏。
為什么區塊鏈在物聯網這兒格外有話語權,甚至可以改寫物聯網的游戲規則呢?為了看清巨頭們的深層次動機,我從三個方面展開來說。
1. 云計算的故事就快講不下去了
現有的大多數物聯網系統都基于稱為服務器/客戶端的集中式模型,所有智能設備通過擁有巨大處理能力和存儲容量的云端服務器驗證和連接,設備之間的通訊必須通過云服務器完成。
調用我之前舉過的例子,如果智能設備發現自己的“眉毛”著火了,需要先上報給物聯網云平臺“司令部”,等待云平臺指示再滅火。這種舍近求遠的做法顯然無法應付按照指數量級增長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指數級增長”這個詞估計你也聽到耳朵長繭了,這是每個人都認可的普遍事實,但是到底有多快,未必所有人都能感知到。所以有必要舉個栗子強化一下,這里援引沈南鵬本周在亞布力論壇上的原話:
“大家在中學時都聽過‘國王與棋盤’的數學故事,國王決定獎賞一位聰明能干的宰相,宰相說陛下只要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格子內賞他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賞2粒,第三個格賞4粒,每個格子賞賜數量是前一個格子的2倍就可以了。
國王一開始聽到這個要求時,認為這個宰相要的并不很多,就爽快地答應了。當麥子不斷擺下去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已經遠超過國家財力所及。其實這個數字是巨大的,但到底有多大呢?總量居然是2的64次方,高達18,446,744,073,709,551,615粒小麥,這個數字我們今天讀都讀不出來,這就是指數級和線性級變化的天然差別。”

圖:物聯網的指數級增長
上圖更是對于物聯網指數級增長的直觀呈現,為什么沈南鵬沒畫2022年的數據呢?很明顯,如果再畫電腦屏幕右上角就被戳破了(如果你也覺得這個分析很有道理,會心一笑時請保持笑不露齒)。
大型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相關的部署和維護成本很高。當物聯網設備很快增長到數百億時,必須處理的絕對通訊量更是天文數字,與之對應的高昂成本必然制約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

圖:云計算即將進入下半場
就在物聯網野蠻生長的時候,“后云計算時代”也在偷偷孕育。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式,它是應用程序的基礎,已經超越了比特幣本身,這些技術能促進智能交易、分布式股權發布和資產轉移。
區塊鏈的核心并不是強調去中心化,而是在于分布式。區塊鏈沒有強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級單位具有自治的特征,并在彼此之間產生了高度的連接,這就使得物聯網系統可以平滑的從今天的傘狀結構過渡到未來的網狀結構。
可以說,區塊鏈不僅改變了“貨幣”在物聯網世界里的運作方式,它還正在改變“后云計算時代”物聯網應用的建構方式。根據Aite Group的數據,截至到2019年,與區塊鏈相關的資本投入,預計都將保持在5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