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中國人花費了16年:終于在治療腦血管病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人花費了16年:終于在治療腦血管病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作者: 時間:2017-02-08 來源:醫谷 收藏

          2017年1月9日上午,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領銜的《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及其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3682.htm

          這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國外多家知名學術雜志上發表,不僅使我國腦血管病的防治水平走在全世界前列,也正在引領國際同行跟從研究的熱潮。

          如果這個課題的成果能夠在全國推廣,每年可以避免大約74萬中國人不造成因腦血管病導致的殘疾,國家每年能夠節約約150億的支出。

          這么厲害的研究究竟能給腦血管病治療帶來怎么的改變?

          帶著疑惑,健康北京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請他來深入簡出地講講這項他投入了十幾年心血的工作。

        中國人花費了16年:終于在治療腦血管病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合影

          腦血管病是我國居民死亡致殘的第一殺手!

          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患者占60%!

          健康北京:“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這個概念是項目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您當時為什么會想到研究這類腦血管病?

          王擁軍:因為腦血管病是我國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殘的首位病因,國家有降低腦血管疾病負擔的重大需求。

          雖然在防治戰略上,我們一直在說“重心下沉、關口前移“,但在實際操作中,關口要前移到什么時候?如果從出生就開始預防,一是國家負擔不了那么大成本,二是要預防的人群依從性很差,不會有人把這當回事。

          所以,要想把“重心下沉、關口前移“真正落實,就要找到合適的預防人群。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致殘性腦血管病患者,但這類患者目前尚無有效手段可減輕急性期復發或致殘。而癥狀相對輕微、臨床易復發或進展的非致殘性腦血管病卻被大大忽視了。其實,這個人群恰恰是通過有效干預可能完全恢復健康的。

          健康北京:既然這是一個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人群,您們又怎樣確定這類人就是您們要找的合適預防的人群呢?

          王擁軍: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些人群的基本狀況,我們通過兩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類人群有三個特點,一是比真正的中風病人多得多,在中國有2390萬人,占中國腦血管病人群的60%以上。二是這類病人得到的治療機會非常低,大概只有中風病人治療機會的二十分之一。為什么治療機會低?因為這些人沒有意識要去看病,或者是這些人去看病醫院覺得沒大問題不收。三是這類人病情非常不穩定,早期尤其是第一年的復發率超過中風病人復發率的4倍。

          怎么找到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患者?

          這套高危預警體系全國各大公立醫院已經在使用!

          健康北京:了解了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人的特點后,項目組又要怎樣進一步從眾多患者中找到這一人群呢?

          王擁軍:統計發現,80%的患者雖然發生過輕微的中風,但并不會留下后遺癥,也不會復發,我們要找的是剩下那20%的人,因為這些病人一旦復發,就會致殘或是死亡。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套高危預警體系,其中有臨床、影像、生化三項指標。

          目前,臨床指標的使用已經覆蓋全國公立醫療機構,一位腦血管病的患者進到其中任何一家醫院看病,醫生都能根據臨床指標判斷是致殘還是非致殘,是高危還是低危。

          找到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患者后怎么治療?

          chance方案讓病人三個月復發率降低三成

          健康北京:既然可以通過高危預警體系找到患者,怎樣治療是否就成為下一個難題了呢?

          王擁軍:是的。阿司匹林是當時循證指南推薦的唯一有效的早期抗血小板藥物,但單獨應用療效有限,即便早期應用,腦血管病復發率仍高達10-20%。而國際上開展的系列雙重抗血小板“雙抗”臨床研究均因出血風險大于獲益而失敗,“雙抗”治療被國際指南認為是腦血管病復發防治領域的”禁區“。

          不過我們沒有放棄這個方向的研究,通過對全球九萬多例病例的分析發現,早期(發病24 小時內)、短程(3 周)、患者檢查符合一項指標的TIA患者接受雙抗治療出血風險較低。原來的“雙抗”之所以風險大是因為用的時機不對,用的人不對,用的時長也不對。

          于是,我們啟動了著名的CHANCE研究。目前,經過對5100多位病人的治療,驗證了這個方法是可靠的。它可以使病人三個月的復發概率降低32%,同時不增加任何出血風險。

          健康北京:據我所知,您們在驗證了CHANCE 研究的有效性后,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進一步研究怎樣讓治療更加精準?

          王擁軍:是的。應為雖然經“雙抗”治療可以降低32%的復發,但怎樣準確找到對CHANCE 研究有反應的這32%的患者是下一個難題。

          我們找到了治療方案的藥物基因組和藥物蛋白組。發現了對藥物敏感的基因和蛋白標記物,為找到 “雙抗” 治療的精準獲益者提供了證據。以后患者可以通過驗血、查基因就能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進行“雙抗”治療。

          下一步: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率

          普及研究成果需患者、醫生共同努力

          健康北京:這項成果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對于怎么在全國普及,您們有計劃嗎?

          王擁軍:沒有這項成果前,很多醫院不收治發病輕微或沒有留下后遺癥的腦血管病患者。很多患者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但這個成果出來后,我們建立了強行住院標準,只要是高危病人就必須住院。

          另外,普及這項研究成果,還要讓病人知道發病輕的時候要到醫院來,這是上帝給你開的最后一扇窗,如果沒把握好,下次再復發的時候就有可能變成殘疾人了。

          去年,項目組就啟動了高危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培訓項目,通過線下和網絡等多種形式將最新的防治理念傳遞給醫生。今年,項目組還將通過志愿者團體并借助民政部基金會等,開展西部贈藥活動,讓最新的科研成果更快更廣泛地惠及有需要的人們。

          健康北京溫馨提醒:

          如果出現任何中風癥狀,比如偏癱、全身感覺障礙、失語,不管時間長短,無論輕重,都應該到正規醫院去檢查。

          研究成果展示(部分)

          這些研究分別發表在國際著名的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Circulation》 等雜志,被 NEJM 評為「2013 年度國際醫學領域重大進展研究」,被 Lancet Neurology 評為國際腦血管病領域年度重大進展之一。

          被 2014 年美國心臟病學協會和美國卒中協會《缺血性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及《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 2014》等權威指南納入并推薦,并被美國腦血管病權威專著引用,并被作為美國心血管??漆t生教材,也被編入了我國「十二五」8 年制 /7 年制醫學規劃教材。

        中國人花費了16年:終于在治療腦血管病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首次發現國人CYP2C19基因表型為正常代謝時「雙抗」治療獲益可額外增加20%,成果在《美國醫學會雜志 》(JAMA)發表。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锦屏县| 安平县| 桓台县| 左贡县| 株洲市| 灯塔市| 邵东县| 西乡县| 铜川市| 卓尼县| 建平县| 贡山| 清涧县| 鲁甸县| 祁东县| 桦南县| 黑龙江省| 苍南县| 启东市| 腾冲县| 龙井市| 杭锦后旗| 阳高县| 绥宁县| 环江| 遂宁市| 朝阳区| 横山县| 平潭县| 元谋县| 宁城县| 华安县| 自治县| 龙胜| 沙田区| 三都| 高清| 唐山市| 同心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