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董明珠的“造夢”之路 看格力的未來走勢
這是一個偶像破滅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他們最討厭的事情,莫過于你喋喋不休地教他如何做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604.htm11月16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收到珠海銀隆發出的書面告知函,被告知調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獲得珠海銀隆股東會審議通過,珠海銀隆基于表決結果決定終止本次交易。”有鑒于此,“公司決定終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宜”,暗示收購珠海銀隆宣告失敗。
臨時股東大會受挫,并未澆滅董明珠的汽車夢,相反,她對外傳遞了更加強烈的收購意愿,并著手修改方案再次沖關。當時,業內預測修改很可能朝著“現金+增發”的方向進行,而且現金占比有可能偏高,這是汲取了前次被否的教訓。
還有,不排除收購出價低于此前130億元的可能。
沒有人認為修改后的方案一定能過關,也沒有人認為修改后的方案一定不過關。更沒有人會想象最終的失敗來自收購對象的拒絕。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跟“收破爛”沒有什么區別,很大程度上是富人拉窮人一把,銀隆沒有哪怕一丁點的拒絕理由。
然而,不可能偏偏發生了!
但在我看來,珠海銀隆的拒絕等同于在關鍵時刻挽救董明珠及格力。在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我甚至使用了一個極端的表達方式——“這是董明珠2016年做出的唯一一個正確的決定”。雖然終止收購的決定情非得已。
進入汽車領域受阻,格力電器不得不繼續待在空調、小家電、冰箱的圈子里,這對于董明珠的兩千億“春秋大夢”未必是個好消息,但對于一個健康的格力電器的存在卻至關重要。
因此我說,終止收購珠海銀隆,等于將格力電器重新駕駛在正確的軌道上。所以我當時即做出大膽預測:格力電器復牌必漲。事實正是如此,這說明在投資者眼里,格力電器放棄新能源汽車等于降低了格力電器未來的不確定性。
然而,就在5天前的11月11日,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還鏗鏘有力地說:“我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車,為我們中國的霧霾徹底改變,我是必須進軍這個行業?!?/p>
董甚至對未來中國人的生活進行了這樣的描述:“走出去開的是格力的汽車,打著格力的手機,遙控著家里的溫度,這就是我們給所有人帶來的生活的改變?!?/p>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11月1日,即中小股東聯手機構否決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15項議案的第4天,董明珠已經在“董明珠自媒體”上發文《恭喜格力銀隆牽手成功》。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董明珠的極度自信及自戀,已經將自己逼到無法轉身的死角。
折騰一圈,董明珠又回到原點
有人說,收購珠海銀隆失敗,讓董明珠及其領導下的格力電器又回到2016年之初;如果加上進軍手機領域失敗,則讓董明珠及其領導下的格力電器回到了2015年之初。但我更傾向認為,兩番折騰,董明珠已經不是回到原點,而是落在原點之后。
兩番折騰,不僅沒有給格力電器的營收、盈利做出一丁點實質性貢獻,反讓董明珠失去了中小股東及投資機構的支持;四年前,正是他們把董明珠扶上格力電器董事長的大位。
事實上,格力電器失去的,還有2015、2016兩年的大好時光。而這兩年,恰恰是格力電器最大競爭對手美的集團對格力電器實現大幅反超的時機。
我們先看這兩個公司的2015年財報:
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384億,同比微跌2.28%;歸母凈利潤127億,同比增長21%;每股收益2.99元。
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977.45億,同比下降2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5.32億,同比下降11.46%;每股收益2.08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