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LED齊發展 傳統LED將臨競爭危機?
OLED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262.htm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管,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在實驗室中發現。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還能節省電能。
OLED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目前最受市場歡迎的有OLED車載照明,手機屏幕、頭戴顯示器,等一些潛在領域。除此之外OLED+石墨烯,OLED+VR都被業內人士看好。
伴隨著OLED照明面板需求量的持續高漲,尤其在OLED車載照明領域,將有望引領OLED照明的主流市場。據估計2019年OLED車載照明市場份額將達到20億元,屆時也將超過OLED室內照明市場,而2019年OLED室內照明市場預期為12億元左右。在手機領域,小米發布的Note2的曲屏采用的正是OLED柔性屏,蘋果也確定將在明年旗艦手機上采用OLED屏,其他手機廠商也在陸續跟進OLED柔性屏。以 視頻眼鏡和隨身影院為重要載體的 頭戴式顯示器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發展。OLED在頭戴顯示器的應用有非常大的優勢:清晰鮮亮的全彩顯示、超低的功耗等,是頭戴式顯示器發展的一大推動力。
多種LED齊發展 傳統LED將臨競爭危機?
在顯示領域如今已經誕生了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相對于傳統LED顯示而言,這些LED的分支的優勢也逐漸顯現。這些優勢不僅能夠彌補傳統LED,而且在一些應用領域中,其優勢遠遠超于傳統LED,如IR LED在監控、安防領域大有作為;Micro LED超微小,可用于手機屏幕精密顯示;UV LED則可用于醫療和生物監測,這均會給傳統LED應用造成沖擊。
而且,除了各種LED對傳統LED的競爭外,這些細分LED之間也存在著難以避免的相互競爭關系。目前,OLED相對較為成熟,在手機屏幕的應用上頗具成效,現今已經推出市場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反饋,而且OLED電視機也出現,其柔性顯示精密度高,顯示效果極佳。未來在OLED面板上,還會有更大的突破。
業內人士曾預估,OLED面板的市場崛起或將取代傳統LED。不過OLED也有一定的劣勢,雖然材料費用要比傳統LED低很多,但其制造價格十分高昂,這也是OLED目前難以擴大市場的致命弱點。目前,傳統LED材料在經過長期的價格戰后,轉向漲價潮,而LED材料的飛漲也為OLED贏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此時,OLED制造技術若能緊跟市場需求而發展,突破這種制造難題后,OLED對LED的沖擊則會更加巨大。這也是為何業內盛傳OLED即將取代傳統LED的原因。
就目前來看,其實,UV LED、IR LED、Micro LED、OLED都還未達到成熟的階段,而傳統LED的應用早已普及,這是傳統LED相比而言最大的優勢。LED下游應用分為LED照明和LED顯示屏,LED照明產業在商業照明和生活照明、景觀照明、植物照明等方面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LED顯示屏產品則常常用于大屏應用。由于OLED面板屬于自發光,因其不需要背光源的特性,可降低面板的厚度,更迎合輕薄的趨勢,但也因為不用背光源的特性,背光模組廠、LED廠被點名為新技術變革之下的受害者,這種沖擊必定會引來LED產業的巨大擔憂。不容忽視的是,除了OLED的強勢競爭之外,IR LED、UV LED也迎來了藍海市場,傳統LED在市場競爭下如何走,將會決定未來在LED領域的地位轉變。
雖說局勢發展不得不令人擔憂,但也有不少業內專業人士認為,短期內,新藍海LED還不具備趕超傳統LED的能力。晶電董事長李秉杰指出,OLED為面光源,在家用LED照明上還是有面光源無法達成的要求,OLED崛起對家用照明的影響還好;在背光上,他認為LCD與OLED目前還存在價差,在大尺寸應用上影響不大,主要會是在小尺寸面板上。隆達董事長蘇峰正則表示,背光源用的LED數量與面積相關,因LED應用的范圍廣及手機、NB、監視器、平板以及TV,TV主流尺寸往40寸以上移動,整體加乘之下,這些LED分支材料和技術對整體傳統LED產值的影響應當有限。
所以說,不論是在照明還是在顯示屏方面,傳統LED的優勢依舊穩固,在各種LED的沖擊下,傳統LED短期內還不會被拍死在沙灘上,但這種競爭的危機卻時刻存在著,中國LED產業多元化發展也會成為一種趨勢,面對沖擊,LED企業布局新的藍海市場,走差異化路線,尋求新的發展機遇等等策略都是一種積極進取,未來,LED產業如何發展還要看各大企業們如何亮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