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生物醫療3D打印公司研究方向與未來趨勢
編者按:3D打印技術被視為一項顛覆傳統生產方式的革命性技術,必將對人類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3D
打印的優勢在于可實現復雜產品的設計與制造,并使小批量定制化產品的成本降低。我國醫療行業引入3D打印技術,始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3D打印技術與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深度結合,3D打印不僅可實現更精準的手術,生產更適合個體需求的各種醫學內植物、助聽器、義齒、義肢,更安全有效的藥物控釋,還可以制造出用于移植或藥物實驗的組織或器官,是再生醫學的主要分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995.htm生物3D打印包含六個步驟,分別是影像數據的獲取、組織和器官結構的設計、打印材料的選擇、細胞的選擇、生物打印機類型的選擇和臨床應用。起初,研究人員打印出智能生物材料,用于局部組織的誘導自我修復。隨后,開始打印具有二維結構的膜片狀組織,如皮膚和關節軟骨。隨著立體結構建模手段的豐富,中空脈管開始成形,如膀胱、氣管、心臟瓣膜。最近研究人員已經可以打印實質的器官,它實現了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細胞的堆疊,充滿血管,并在每平方厘米使用了更多的細胞。

生物3D打印的六個步驟

打印材料的發展歷史
在2000年左右,生物3D打印主要的臨床應用集中于醫用手術導板。此時,美國Clemson大學的Thomas Boland教授提出了細胞及器官打印的概念。隨后的十年間,臨床上開始使用生物3D打印的醫用植入物。2014年,美國Organovo公司宣布通過生物3D打印的肝臟exVive3D進入上市前的臨床試驗,并計劃向醫藥公司出售3D打印肝臟。2015年4月,該公司利用細胞打印實現構建 “腎單位”這一腎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結構,并表達一定功能,人類向實質性組織和器官又邁進了一大步。

生物打印發展路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