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最大的風險不是PPT也不是100億
“做事就是這樣子,沒人會理會過程只看結果,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沒有借口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814.htm很多年前我還年輕的時候,看過一部香港TVB的電視長劇,《創世紀》。男主角叫葉榮添,他的人設是——
積極進取,頭腦靈活,觀察力強,勇于創新,無時無刻散發著領袖魅力。“貪,是上進的原動力!”是他的處世格言。父親葉孝勤曾是建筑商,令添的童年富裕無憂。直到勤被親弟吞并資產,從此家道中落。添要由名校轉往平民學校就讀,因而認識一生摯友許文彪及馬志強。父親被出賣的教訓,令添學會武裝自己,事事以“利”字掛帥,唯家庭與朋友,則是他一切道德的堡壘及最后防線。
確切地說,葉榮添是一個小混混。1989年,27歲的小混混葉榮添經歷了人生中的第17次創業失敗。他與友人合組貿易公司,卻負債累累,推出“電子寵物”,又全面失敗,碰上大地產商葉孝禮收樓,令其變得一無所有。
葉榮添是草根中的草根、屌絲中的屌絲。但他沒有放棄,因為他也沒什么可以放棄的了。他從建筑工人學起,慢慢了解了整個建筑業運作,然后接手爛尾村屋,賺到“第一桶金”,開始了自己的地產大亨之旅。
漫長的故事、金錢與愛情、理想與道義、成功與原罪,種種膠結沖突,造就了葉榮添。當他草根崛起、屌絲逆襲,成為了商業大佬后,他有了一個夢想。他想建一座無煙城。當他年老的時候,他實現了他的夢想。他在無煙城落成的致辭中說:
“大家好,要從一個就像空中樓閣似的概念開始,這當中,經過了很多失敗和挫折,今天終于夢想成真。我終于能夠真真正正地把不可能變成有可能。在這個時刻,除了慶祝和分享無數人所付出的成果之外,還有見證我一位好朋友許文彪生前的理想。無煙城,終于落成了。”
我時常在想,如果葉榮添沒有實現他的夢想呢?
如果無煙城根本沒有建起來呢?
葉榮添就是一個失敗的小混混,在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里,他就是寇。
為了建無煙城,他不斷地融資。整部《創世紀》,就是葉榮添不斷融資建無煙城的故事。他劍走偏鋒,甚至干過很多違法犯罪的事。他有時候“三觀”也不大正。他說過:
“這個世界,有錢什么都可以。”
“做生意耍點卑鄙的手段也無所謂,可是絕對不能出賣自己親人和朋友。”
“這個世界笑貧不笑娼,比別人快一步不會被人看不起,反而腳步慢了就會受人欺負。”
……
如果無煙城沒有建起來,這就是葉榮添的原罪。但無煙城最終建成了,他不但成了英雄,還可以懷念老兄弟,還可以心安理得地背誦:“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貳
今天的樂視賈躍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就像葉榮添曾經所面臨的生死困境一樣。樂視缺錢,缺PPT,還缺業績,唯一不缺的是質疑。
十月份在美國舊金山,樂視開了一個進軍美國市場的發布會。像樂視所有的活動一樣,發布會刷了屏。美中不足的是,它要發布的概念車,一輛路上遇到了車禍,來不了了;另一輛在倫敦,空運過來,趕不及了。總之,只能看,不能摸。
不少人質疑樂視美國發布會的效果。有人說美國人并不在乎樂視的概念,不買賬,主流媒體“失聲”了;也有人說“眼睜睜看著賈躍亭撒下樂視生態的彌天大謊”。后者遭到了撻伐,也進行了反擊,最終不了了之。與所有對樂視的質疑一樣,不了了之了。
然后,樂視出了大事。2016年11月2日,“樂視網”(SZ.300104)股價暴跌7.49%,第二天持續下行。毫無緣由的暴跌容易引發猜想,也一定會有先知先覺的人得到了消息。
沒多久,互聯網上就出現了樂視欠供應商一百多億,已經被拒絕供貨的消息。“為了保證隨后的電動汽車工廠順利開工,樂視甚至開始使用緩發員工工資,停止出貨用戶全款預購的手機來籌集現金流。”
“樂視網”在11月3日發布了《樂視網關于近期不實傳聞的回應》,全文如下:
11月2日,樂視旗下A股上市公司樂視網,在市場整體低迷情況下,公司股價遭遇短時下跌,引發市場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稱樂視網拖欠供應商巨額貨款引發下跌。
針對此類不負責任的傳聞,特此聲明如下:
1、經查,公司旗下各業務線與供應商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業務運轉良好,并不存在拖欠巨額款項的情況。因拖欠供應商巨額貨款,導致股價下跌的傳聞,毫無事實依據,屬于不負責任的抹黑造謠。
2、部分傳聞指稱公司因資金鏈緊張,開始使用緩發員工工資,停止出貨等方式籌集現金流,此類傳聞為無端造謠。
3、部分自媒體文章用帶有主觀惡意的言辭,杜撰和污蔑樂視美國發布會受到海外媒體質疑,存在明顯失實,并與公司短期股價走勢相聯系,也屬于惡意抹黑。
4、針對上述不實傳言,公司已經展開深入調查和取證,對于故意造謠生事,抹黑上市公司,影響資本市場的行為,將采取法律措施,甚至刑事手段,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回應”發布后,“樂視網”跌幅收窄,最終收跌0.93%。
“現金流”、“資金鏈”,戳痛了樂視。
樂視有很多個綽號,最著名的就是“PPT公司”和“發布會公司”。有時候樂視上下也會使用這些綽號,借勢營銷,同時彰顯一下自嘲精神。
自嘲其實還有另外的功用,它可以消解,消解嚴肅和質疑。李毅大帝的粉絲們,就是通過自嘲,創造了“屌絲”,成就了“帝吧”神話。樂視的做法,像不像三分樣。
但這一次,包括早前有人質疑樂視的生態化反為“龐氏騙局”時,樂視沒有了“自嘲”,而是“將采取法律措施,甚至刑事手段”。
“甚至刑事手段”六個字可以看出樂視的不安,因為它沒有“刑事手段”的權力,那是公檢法機構們的特權,不屬于一家上市公司。低級的措辭錯誤,能折射出不安、緊張和焦慮,以及法務部門的庸怠。
樂視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在美國開發布會?難道就是為了宣示存在,或者真的是為了全球化?
方興東在《樂視如何挑戰我們的常識、想象力和可能性?》中說:
方的觀點,可以一句話概括:樂視需要錢,很多很多錢。
反過來說,就是樂視缺錢,缺很多很多錢。
賈躍亭關于“生態化反”的構想很美好,甚至稱得上偉大。用方興東的話來說,就是“樂視模式是一個正在進行中、摸索中、演進中的全新模式,樂視之路也是一條從來沒有創業者敢于堅持的超級探險之路”。
依照賈躍亭的設計,“生態化反”一旦成功,樂視將創造出一個偉大的未來;即使還未成功,尚處于探索階段,方興東就已經認為:“全球化、創新和價值觀方面,我們看到了樂視獨特的努力和突破。這一點,呈現了中國互聯網最稀缺、最難能可貴的新氣象和新境界。”
我們由此可以判斷,如果賈躍亭設置的生態化反的概念能夠實現;如果,一切都按照他的設想,按照他的邏輯向前推進;如果,他設計的商業鏈條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斷裂,那么他將開創一個完美的商業神話。
然而這個神話過于完美。
事物一旦過于完美,就會產生巨大的傷害。
“樂視網”遇到質疑,正是如此。
在2016年2月28日的樂視年會上,賈躍亭曾向全場萬名觀眾陳述了樂視接四大挑戰,亦即“組織/人才、資金、生態化反以及全球化”。在解讀中,戰略與組織是重中之重,“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成敗。”
在3月27日深圳的“IT領袖峰會”接受訪問時,賈躍亭又說:“今年樂視的核心戰略就是全球化。樂視還是很小的創業公司,就有這么堂吉訶德的想法,要全球化。國內的戰爭才剛剛開始而已,樂視自身資源又極度短缺,打國內仗都筋疲力盡,都會崩潰掉,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做全球化?這不是瘋了嗎?我們認為這其實是重大的歷史機遇。”
他也談到了“樂視未來最大的風險來自何處?”他的答案是:“資本和組織。”樂視的生態系統需要更多的錢、更多的人,吸引他們、融合他們。
我們通過新聞發現,“組織”的問題樂視應該解決得不錯,新聞中不停地說又有一位甚至一批如雷貫耳的名字進入了“樂視大家庭”。不管他們與樂視、與賈躍亭“生態化反”需要多長時間,但他們終歸是去了。
但“資本”的問題,樂視卻始終沒有解決好。在今年上半年,還有報道稱“資金雖然是挑戰之一,但它并不是賈躍亭最關心的事情”。這么說倒也沒錯,因為資本雖然是“最大的風險”,卻未必是“賈躍亭最關心的事情”。作為樂視的領導者,他最關心的可能是跨界、全球化和生態化反。
公開資料中,為了籌集資金,賈躍亭質押了大量個人所持“樂視網”股票,質押率在70%左右。這些資金用于為樂視生態如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提供資金支持。
有分析稱,賈躍亭選擇以股票質押的方式、而不是引入財務投資者的原因在于,“他希望公司能專注于長遠發展”。“賈躍亭多次在公開場合闡述他對資本的態度:他希望引入合伙人和戰略投資者而非財務投資人,因為他要保證樂視沿著正確的戰略進行前瞻性布局。”
資本市場上對賈躍亭質押股票充滿了擔憂。《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說,“樂視聲稱質押股票的財務安排十分安全,若遇緊急情況公司也有應急計劃”。
賈躍亭質押的股票,并不能滿足樂視龐大的藍圖,賈躍亭也曾說,樂視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家融資能力很強的公司。
《華爾街日報》曾在報道中稱:“賈躍亭的目標更高遠。在無人駕駛汽車活動上他講到,通過制造電視、智能手機和現在的汽車,樂視在挑戰像蘋果、三星電子、戴姆勒公司梅賽德斯奔馳、和特斯拉汽車這樣的全球公司……他在北京地標建筑五棵松體育館(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向觀眾發問:“你們覺得我們有1%可能成功嗎?” 當觀眾給出肯定的答案后,賈躍亭說:‘只要有1%的可能成功,就會有奇跡。’”
葉榮添從來不要“1%的可能成功”。“我不要聽到什么差不多,快好了,我要百分之百一定行。”
樂視最大的風險不是PPT也不是100億,而是賈躍亭能否成為葉榮添。他如果運氣足夠好,成為了葉榮添,融到了很多錢,建成了無煙城,做成了生態化反,他就是超級英雄;如果沒有,對于“龐氏騙局”的指控,他估計也無話可說或者根本就沒機會可說了。
賈躍亭深知樂視是一家融資能力很弱的公司。他要的錢太多,中國的這些投資家已經承受不了樂視的七大子生態了。他也許相信自己有葉榮添的智慧、信心和能力,所以他要去美國講述樂視的故事,試圖找到更多和更大的資金。
“生態型的戰略需要生態型的組織,生態型的組織需要生態型的資本結構。”賈躍亭說。
他已經承受了太多壓力,樂視影業下重注的《爵跡》可謂“大敗而歸”;易到“生態化反”了一下,并不很成功,又遭遇了“網約車新政”;樂視汽車在美國也面臨不少麻煩,自媒體也給他“搗亂”,說他撒下“彌天大謊”……
到處需要錢,很多很多錢。
到處是“現金流”和“資金鏈”問題。
到處是連鎖反應,股價漲了,融資就會容易;股價下跌,融資更難。
到處是麻煩。
他的“開放閉環”設計得過于完美,七個子生態環環相扣,容不得任何一處脆裂、崩塌。一處破裂了,“開放閉環”就斷了,“生態化反”就可能炸了,就成了“生化危機”了。
決定找到很多很多錢的是運氣,葉榮添一樣的運氣;決定完美的“開放閉環”永不碎裂的,也是運氣。
問題是,他有葉榮添的運氣嗎?
“你認識我的時間還短,別抱太大的期望。”在《創世紀》中,葉榮添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