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板供不應求 液晶電視將迎漲價時代?
當然,作為一家正在起步和探索中的互聯網電視公司,前期的成本投入和虧損可以理解,但從長遠來看,樂視公司如今主打“生態”牌,在銷售上采用了“買軟件送硬件”的模式,并宣稱“低價高質”,這意味著樂視公司在硬件成本上漲的趨勢下,同時還要兼顧其他運營成本,并且作為上市的公司的樂視也面臨著對股東負責的壓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790.htm如此利潤下滑的困境不是只有樂視一家在面對。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約為2351萬臺,同比增長6.9%,但是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約為710億元,同比下降4%。隨著近兩年互聯網電視的崛起,品牌之間的價格戰風起云涌,零售均價跌至3020元,下跌幅度達到10.2%。
因此,業內人士發出了擔憂和質疑。互聯網電視之間的價格“混戰”也許在短期內能夠帶來一定效果,如品牌知名度提高、消費者獲益等好處,但是從長遠來看,整個電視行業出現的“加量不加價”的情況未必有利于行業發展。長此以往的薄利甚至虧損,不但會使資本市場對企業失去信心,而且缺乏后勁的企業也無法持續為用戶研發品質精良的產品。況且由于面板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一定程度的價格上揚是符合市場調節規律的,電視廠家不必為此不安,用戶也不必為惶恐,畢竟公司的生存之道在于“利潤”,相信只有各方面都健康運作的公司才能更好的服務用戶。
三、漲價幅度究竟會是多少?
此次電視漲價由樂視公司率先提出,宛如給價格持續走低的電視市場投去一塊巨石,泛起波瀾并層層蕩漾。幾大電視廠商紛紛放出即將漲價的風聲,提價似乎箭在弦上。但漲價幅度究竟會是多少,樂視方面表示將在樂迷節之后“對第4代樂視超級電視部分機型上調價格100元-200元”,同時“堅持生態補貼硬件”和“絕不犧牲配置”。有了樂視這個提價“標桿”,預計其他電視廠商的漲價幅度也不會太大,總體來說應該在用戶的心理預期和承受范圍內,期待這些電視廠商在一輪提價過后能夠保持生命力和創新力,能夠通過技術革新研發出更多新型優質產品和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