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機器人的洗牌變局:中國即將彎道超車
10月22日,一個寒風凜冽的周六早上。還不到9點,世界機器人大會會址、北京亦莊國際中心的入口,已被從四面八方趕來,想要一睹世界最新潮機器人的人群,圍得水泄不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868.htm一位沒有預約短信的男子,焦急地四下求助,懇求志愿者可以破例送給他一張票。
“今天人滿了,等明天吧。”
“不行啊,小孩一直說想來看看有沒有大白,都嚷嚷2天了!”
男子手里牽著的小男孩,手里還拿著電影《超能陸戰隊》里大白的玩偶,大大的眼睛里透著深深的渴望。
大白,一個被人類創造的機器人,在虛擬世界里帶給小主人最溫暖的陪伴,也融化了我們的心。人們渴望著擁有一個像大白一樣的機器人,既能十八般武藝樣樣在行,又能同人類一樣陪伴左右安慰取暖。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機器人中“人”的屬性如何實現,仍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難題。
機器人的變革:機器向“人”的轉變
機器人到底是什么?最早師從“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的曲道奎,在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接受了人民網的采訪。他認為,機器人要分成兩部分來看,機器和人。
一邊是科學家,一邊是企業家。曲道奎在機器人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剛開始,機器人課程的教材都要他的老師從國外帶回。到現在,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可以全資買下德國陶特洛夫職業培訓學院,用來培養中高端智能制造的職業人才。他與新松的成長軌跡與我國的機器人事業發展軌跡高度重合。
曲道奎認為,前50年,我國的機器人更注重機器,機器人更多的是作為機器臂在使用。現在我們正在朝“人”的方向前進,怎樣更多地發掘機器的學習能力、感知能力是現在的關鍵技術。
“現在的機器人,改變了過去不會聽、不會說、更不會看的傳統機械終端。目前來講,機器人智能是方向,感知、認知、思考則是未來機器人的發展趨勢。”曲道奎說。
工業4.0、國防安全、消費服務和人才教育,是新松的四大業務板塊。曲道奎認為,服務機器人是未來機器人發展的重要目標。過去的工業機器人是替代人的一部分,而服務機器人會與人更接近。
“而消費服務機器人市場的份額,也比工業4.0板塊空間更大。”曲道奎說。
機器人的發展:中國重要的機遇
機器人的發展,是世界的機會,更是中國的重要機遇。
2013年,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后,國內相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這得益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支撐。
今年春天,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整個產業吹起了東風,給出了未來五年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明確目標和路線圖。
作為我國機器人龍頭企業的掌門人,曲道奎表示,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通過近年來的大型展會也能看到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進步。同時我國的龍頭企業已經達到了能和國外企業進行PK的水平。
在曲道奎看來,傳統機器人技術在過去三十年中已經走到了盡頭,而現在正是處于新型機器人發展轉型的階段。雖然在傳統機器人方面,國外相較于中國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在新型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上,國內外的起點一樣,國外企業的優勢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并不明顯。
“全球的機器人正處于轉折升級的階段,這種轉折也為中國企業進行‘彎道超車’提供了重大的機遇。”曲道奎認為,“中國有著一流的市場,有著豐富的技術和人才,再加上龐大的資金體系,因此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中,中國在機器人領域里一定會有所作為,實現率先的突破。”
更關鍵的是,機器人已經成為我國成為智能制造大國最有力的支撐。在大環境方面,目前我國在研發創新及產業平臺、檢驗檢測、認證質量標準體系等方面都在進行布局。
“這一次跟國外的競爭,不僅僅是企業間的競爭,國家之間的競爭,也不是簡單的創新驅動的競爭,而是在于整個平臺布局的競爭。”曲道奎感慨。
機器人的競爭:從無序到有序
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的反應異常火爆。以新松為例,該公司的動態市盈率是102倍,市值已經在全球機器人企業中排名前三。
無序競爭,良莠不齊,發展極度不平衡。曲道奎說,目前全國有將近3000家機器人相關企業,80-90%都發展得不好。
事實上,機器人是典型的“三高行業”:技術密度高、人才密度高、資本密度高。“企業普遍處于低端市場,在核心零部件、規模及產業布局等方面都存在著短板。”曲道奎感慨,在中國什么東西是風口,什么東西就熱,什么東西就貴。這種現象也讓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的時候付出了比較高的代價。
今年5月,美的集團以每股115歐元要約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被業界稱作是一筆昂貴的付出。曲道奎談及此事不無感慨,利用金融手段來加速自己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和工具。但他也表示擔心,這些能通過錢買來的技術是否是核心技術,中國企業與海外企業之間的融合問題也同樣至關重要。
“企業爭相涌入機器人市場并不可怕,通過充分競爭,積累經驗,無序競爭在市場的調節作用下終歸會變得有序。”曲道奎認為,最怕的是主政一方的地方領導也頭腦發熱,一窩蜂而上。“只有擁有了對環境變化敏銳的系統感知和有效的調節手段,當地又具有區位優勢、市場環境,才適合推進機器人產業的落地,才能減少機器人產業園區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避免惡性循環。”
機器人的推廣:從理念到布局
由于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的特殊性,其推廣和普及與傳統有所不同。專注于研發的新松也有了自己的投資平臺。新松成立控股子公司匯澤博遠布局國內市場,收購海外資源。
在資本作用擴大的同時,關于怎樣利用資本進行有效資源整合也是中國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別人買企業,曲道奎想到了另外一種辦法,用資本去購買教育,用金融去培養人才。他說,“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高端的技術人才,本次收購德國陶特洛夫職業培訓學院,一方面豐富國內培養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引進德國智能制造高端的技術人才。”
匯澤博遠執行董事長郝占崗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透露,這個平臺目的明確:從物理上、技術上搶占市場,成為幫助城市發展智能制造的推手,用金融的手段推動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該怎么實現上述目標,郝占崗已有了腹稿,機器人小鎮5S店或成智能智造落地的一種模式。
郝占崗說,“要在全國鋪設機器人終端銷售網絡,設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和5S中心,將研發、展示和銷售深入到每個市場的交角落。”
在他的設想中,新松和匯澤博遠還將成立文化公司。“以后生產的每一個機器人都有故事,都應該擁有它自己的名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