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方遏制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的真相
沉渣泛起,滿洲國都被懷念了。人家霸占了良田礦山,中國人做苦勞,然后吃口大米白面就是經濟犯罪也是這幫人憧憬的。45年抗戰勝利,蔣委員長幾乎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核武器列入議事日程。吳大猷,華羅庚先生都是該計劃的負責人。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這批留學生本來就是要去學習核技術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461.htm這個時候我們的盟友美國人表態,想都不要想。清華牽頭,北大參與,聘請錢三強先生籌建核能研究所。結果錢先生在中國自己的海關被扣了兩個月,美大使館密函中研院,百般阻撓。這些密函有些被梅校長留下來,可以用來打臉以為蔣公執政中國就能跟全世界做好朋友、人家就不卡脖子的幼稚病患者。
補充一句:一般核能研究用的設備、材料跟武器級設備、材料差距很大。跟大部分人理解不同,日本那么多核電站,讓他馬上造個核武器出來是不可能的。解放前錢三強到國際上去買實驗設備都買不到。這個時候國家沒有“站錯隊”吧?土耳其也沒站錯隊吧?
核能研究用的設備
別人賣給他的導彈都不含技術轉讓。中國要便宜賣給他,含技術轉讓。美國、北約跑來施壓了。施壓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武器擴散,而是自己要推銷自己的武器。
人家不賣給中國,歸根到底是中國太大,潛力太大,沒有人愿意培養一個強大對手。什么意識形態都是“讓你丫戴帽子”“讓你丫不戴帽子”的借口。中蘇交惡,美國的黑鷹就賣過來了,F15也差一點,因為這個時候你有用啊,管你什么意識形態呢,配合我遏制蘇聯就行。
法國人造不出氫彈,盟友美國英國也沒賣給他啊,最后還是TG沒節操技術交換了。“先進技術是不能靠引進的”這都是幾代中國人血淚教訓。
印度人好吧,民主國家,美蘇最愛。到現在印度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冤大頭。養活著美、俄、法、英幾大軍火販子。價格貴的離譜不說,經常延遲交貨,再訛詐一筆。印度這樣的朋友,全世界都會喜歡啊。中國如果也這樣,就不會“世界為敵”了。這是我們要的嗎?中國把自己的血汗錢去當冤大頭,人民生活怎么提高?
前幾年吵得很兇的稀土壟斷,也挺有意思。在過去一個大宗商品牛市中,所有資源價格都在漲,稀土這么稀缺的戰略資源不漲反跌。然后中國人稍微想提個價。別人不干了,說你搞壟斷。鐵礦石漲得,稀土漲不得?嗯,人家是民主國家,民主國家的壟斷不算壟斷,操縱不算操縱。
好吧,我們只要繼續賤賣就能跟全世界快樂玩耍了!你啥都賤賣靠什么提高人民生活啊?
工業化國產化不能保證所有國產化的產品最低價,但是能保證一攬子產品最低價。挑個別商品中國比國外貴來論證中國物價更高是以偏概全的。請解釋為何聯合國數據中國購買力(ppp)計GDP超美國,而美元計GDP排第二。看不懂請自行補課。
當年有人提議我們搞個盤尼西林廠吧。宋子文部長講話,美國能生產,干嗎要自己建?這就是當年最中樞的人的見識。
當年有一種叫做買辦的存在,他們的富可敵國。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品行甚至非常值得稱道。這些人巨富的的基礎之一就是壟斷貿易的暴利。當你無法生產一樣產品的時候,這種暴利是非常驚人的。
膠卷時代,全球有成熟彩膠技術的只有四個國家。美、德、日、中。中國的叫樂凱,沒錯,非常矬。但是樂凱賣15的話,柯達在中國很難賣過30。而在蘇聯,這個價格可能賣到100。那么這個價格下蘇聯人民的凈福利損失就是70元。
假設俄國的買辦階層都不持有美國綠卡,只賺取10的利潤。實際的結果就是以損失60的整體國民福祉,創造了極少的暴富者。無論這個交易過程如何形式合法如何買賣公平,它帶來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幾條價格對比曲線。看看ABB、施耐德繼電保護設備在正泰、德力西市場份額擴大過程中價格變動情況。看看摩托羅拉、愛立信基站設備在華為、中興份額擴大過程中的變動情況。不要覺得跟我們普通人沒關系,所有的基礎設施的最終承擔者就是一國國民。
做生意要算賬,但是怎么算是個大問題。造盤尼西林廠要花錢,沒錯,甚至花冤枉錢。沒錯。因噎廢食嗎?所有的都有失敗的可能。但是一流的企業一流的國家一定不吝投入。
“比較優勢”通過公平交易可以使雙方獲益。這個本身是要約束條件的,在這個現實世界中經常是不具備的。曾經有一陣子科特迪瓦產生了經濟奇跡,他們種可可有比較優勢。好景不長,過兩年就被收割了。初中世界地理有講過。不在饑荒臨界點時農產品的可替代性實際上是遠高于工業品的。中國這樣的大國這樣的人口基數,不完成工業化不實現核心產業的工業化自主化,是沒有前途的。
“先進技術是不能靠引進的”這句話是慘痛教訓后的真知灼見。
最后再講個故事
陳志武:“我在一本書的序言里,說了很多讓國防科大教授很憤怒的話:國防科大銀河計算機系花那么多的錢,就是給中國未來計算機博物館提供很多的展品除此之外沒有享受任何的好處。(博鰲論壇)”經濟學沒有國界,經濟學家卻有國家。陳教授果然是美國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