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中國集成電路盛裝之下的隱憂
今天再ICCAD 2016年會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表示,2015年中國IC設計業的銷售額實現了25%的增長,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便達到26.1%,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汽車等為代表的領域快速發展,對IC設計業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截至目前國家大基金投資承諾超過683億元,實際出資超過35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500億元,各地方已設立的集成電路基金總額已經超過2000億元。

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表示,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出現5.8%的下滑相比,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上半年仍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其中,中國設計企業數量增加80.1%。2016年全行業銷售收入預計達到1518.52億元,比2015年增長23.4%。

老杳不否認中國IC行業過去幾年的進步,比如以海思、紫光展銳為代表的IC設計業這幾年在全球行業地位越來越高,在新技術、新制程的導入上也已經站在了世界前沿,國家大基金對于產業骨干企業的扶植也漸入佳境,不過大陸資本對海外的并購潮卻越來越帶來更大的隱憂,這些并購雖然短期內可以粉飾各種營收數字,不過潛在的風險已經或會在未來幾年逐步出現。
與國際知名的私募基金如黑石等相比,中國大多數產業基金缺乏運作集成電路行業經驗是不爭的事實,北京集創北方收購iML在談判初期就鎖定獨家收購權,以非常合理的1.36億美元將當年Exar兩億美元收購的iML納入囊中,而另外一家中國著名基金在競購另外一家美資芯片企業中經過多次競價以非常高的價格完成并購,算上收購完成核心員工離職及在大陸上市推遲影響,收購風險驟然增加。
隨著證監會對中概股回歸審核越來越嚴苛,短期內私募基金或政府基金想通過收購倒手上市的操作空間越來越小,如果對收購的企業缺乏專業的管理及激勵機制,核心員工離職、利潤下滑將成必然態勢,大陸基金剛剛收購某歐洲半導體設備廠便由盈轉虧就是其中的代表,北京集創北方收購iML之所以能夠順利完成收購整合并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原因主要在于管理及激勵機制激發了被收購員工的歸屬感。
如果說私募基金欠缺的只是經驗或運氣,許多地方政府的基金介入更令集成電路行業呈現越來越多的泡沫和風險,福建晉華巨資投入DRAM產業本身甚至沒有像武漢新芯一樣的專業化運營團隊,合肥則希望借助在江西已經聲名狼藉的力晶實現產業騰飛,力晶在臺灣的晶圓廠產能都無法飽滿,又如何保證在合肥新建晶圓廠的盈利,至于力晶LCD驅動與京東方面板廠的協同效應,在已經完全市場化的今天更是笑話,力晶在江西欠下巨額債務甩手而去歷歷在目,轉手又在合肥獲得了巨額建廠資金。
GlobalFoundries在重慶合資設立12吋晶圓廠,重慶通過巨額補貼獲得了落后工藝的引進,德科碼半導體30億美元在南京建設8寸晶圓廠2座、12寸晶圓廠1座,以及封裝測試廠同樣讓業內人士霧里看花。
如果說南通富士通收購AMD封測廠是成功的并購,長電科技收購星科金鵬則直接將長電拖下泥潭,結果王新潮不僅出局,還不得不引進中芯國際作為大股東,希望借助中芯國際成熟的管理團隊挽回損失,封裝測試管理需要專業化團隊,晶圓代工與存儲器更是如此,大陸某些地方政府一窩蜂的涌向這些行業只會給當地帶來巨額的財務黑洞風險。
最新消息GlobalFoundries居然向大陸報出300億美元的天價,如果真被某些地方政府天價買進,勢必將成為全球集成電路行業的笑柄。大陸真要收購GlobalFoundries,客觀的說也只有中芯國際有這個實力和能力,所謂那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地方政府還是少插手添亂的好。

至于這張設計行業增速最高的十個城市,更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中國整體ic設計營收增加并不多,只不過這些營收被不同城市重復計算,這種圖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國太多地方政府為了一己利益在粉飾個別官員的政績,盛裝的數字之下卻隱藏著最大的風險。
國家大基金致力于扶植骨干企業沒有錯,如果說私募基金欠缺的只是經驗和運氣,許多地方政府基金無知和無畏會帶給集成電路產業更多的泡沫和風險,與大飛機不同,集成電路行業在全球已經徹底市場化,既然是市場化,政府考慮的就應該是如何專業化運營,而不是短期政績優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