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諾貝爾化學獎曝“冷門”:醫療機器人和模擬生命前景可期

        諾貝爾化學獎曝“冷門”:醫療機器人和模擬生命前景可期

        作者: 時間:2016-10-1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編者按:科學家們希望有一天能將化療藥物直接運輸到人體需要的部位,殺死腫瘤細胞,并且不傷害好的細胞,這聽起來像科幻故事,但是我們十幾年前能想到手機能做到這種底部嗎?

          “上海制造”的分子機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079.htm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教授中的兩位與中國都有很深的淵源。例如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在“分子機器”領域就擁有一支國際領先的科研團隊。華理田禾院士團隊與三個新晉諾獎得主在學術科研上有著密切的合作和交流。Stoddart教授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兩次訪問華理,并受聘為華理名譽教授。Feringa教授也于2007年到訪過華理,并將于下個月應邀來上海參加“2016光致變色國際研討會”,他同時還是華理化學學院副院長曲大輝教授在荷蘭博士后工作期間的合作導師。

          華東理工大學的張雋佶博士向記者解釋道:“廣泛地講,分子機器的含義來自于自然界。就像生命體中的ATP酶一樣,它是天然的傳導和利用物質和能量的裝置。而此次獲獎的人造分子機器,它是運用合成與化學修飾手段構建的功能性分子或者化學體系。通常分子機器是基于合成及超分子組裝的功能性化學組分的集合,它的目的是模擬宏觀的機器工作模式,從微觀再現并產生作用。”

          作為一個微型器件的化學基礎,分子或超分子必須能夠響應某種外部的刺激信號(物理的或者化學刺激),針對性地產生輸出信號或者做有用功,才是實現機器功能的基本要求。張雋佶表示:“與功能性化學體系(如分子開關、化學傳感器等)不同的是,分子機器在響應的基礎上往往還要求能夠引起組分或者分子單元間的相對機械運動,并伴隨物質與能量的流動產生特定的機器功能。”

          張雋佶目前在華理田禾課題組工作,據他介紹,田禾院士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是諾獎級的。早在2004年,田禾院士領銜的團隊就設計出直徑比頭發絲還細的“分子梭”和“分子算盤”,進而運用熒光來感知其運動軌跡,讓葡萄糖分子產生計算甚至是思維能力,從而在“模擬生命體,以幫助人類恢復體力或者修復受損記憶”的高峰研究領域跨進了扎實的一步。

          這臺“上海制造”的分子機器,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像是在一根木棍上穿一個無底的水桶,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水桶得以左右滑動。當然,這是將它放大10億倍的效果。透過熒光光譜儀,才能感受它的難度系數:“木棍”由偶氮或苯乙烯分子制成,“水桶”的材質則是由6-7個葡萄糖分子“手牽手”組成的環糊精分子,桶口直徑僅為0.6納米。田禾院士等運用光驅動,讓“水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獲得動能,或左或右地在“棍子”上來回穿梭運動,一個微型“分子梭”由此誕生。“木棍+水桶”的組合與算盤頗為相似,在田禾院士等的“調教”下,“分子梭”學會了“加2”或“減2”的簡單算術,成為具有原始計算功能的“分子算盤”。

          據田禾院士介紹,一旦“分子算盤”發展成熟,電腦就可升級為容量更大、算得更快的“分子腦”,從而擺脫“摩爾定律”的極限束縛。目前,這臺“上海制造”的分子機器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而其獨創的熒光檢測法更是成為各國科學家普遍采用的表征方式。

          正如美國化學學會DonnaNelson教授所說的:“全世界對于諾貝爾獎的關注度是極高的,諾貝爾獎也會影響科學界未來的研究方向,會讓分子機器領域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會涌向這一領域,吸引更多資金投入進來。所以應用應該會快于預期。”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關鍵詞: 醫療機器人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 绩溪县| 江阴市| 景洪市| 晋州市| 铜川市| 文登市| 高台县| 林甸县| 霞浦县| 怀化市| 县级市| 和硕县| 莱西市| 浦县| 峨眉山市| 正蓝旗| 和林格尔县| 横山县| 千阳县| 易门县| 永胜县| 中江县| 宜都市| 铁力市| 杂多县| 三亚市| 盐城市| 印江| 罗定市| 霸州市| 宣汉县| 卢湾区| 北海市| 体育| 石台县| 祁东县| 和硕县| 盘山县| 安吉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