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充滿傳感器的世界

        充滿傳感器的世界

        作者: 時間:2016-10-16 來源:網絡 收藏

        在我們生活的現代世界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子,它們通過網絡連接在一起。但是,大多數產生的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可見的,只能用于特定的應用程序。一旦能夠消除這種障礙,讓任何聯入網絡的都能使用這些,我們或許就將邁入普適計算的全新時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8346.htm

        但普適計算時代的來臨不會是漸進式的,我們相信這將會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正如互聯網的迅猛普及。在谷歌地圖、推特等手機應用上以及推出這些應用的那些行業巨頭身上,我們已經看到,普適計算的革命性轉變已經開始萌芽。但是,只有當各種設備都能從無處不在的上獲取時,技術創新才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環境信息的整合者,將成為下一批市值達到 10億美元級別的科技公司,它們會利用我們身邊的傳感器產生的數據,開發出全新的應用程序。

        可視化的傳感器數據

        我們利用所有的感官來認知世界,但對于大多數數字信息,我們只能用移動設備上小小的二維屏幕來顯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維持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感了。然而,只要我們能夠學會正確利用這些龐大的數據資源,希望的曙光就將出現。因此,我們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Medialab)的團隊花費數年時間致力于將傳感器網絡收集的信息轉換成為人們熟悉的“感官語言”。

        當年,網景( Netscape)瀏覽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訪問互聯網龐大數據的渠道,我們正在開發的軟件瀏覽器能幫助我們獲取并利用即將涌來的傳感器數據洪流。目前用來開發這類瀏覽器的最佳工具是一款名為 Unity3D的視頻游戲引擎,通過這款引擎,數百萬名游戲玩家可以在不斷變化的三維環境中進行實時、快捷的互動。我們則利用它開發了一款名為“雙重實驗室”(DoppelLab)的應用程序,能夠接收環境中所有的傳感器數據流,并將數據轉化為圖像形式,投射在建筑物的三維模型上。以多媒體實驗室為例,“雙重實驗室”會收集整座大樓的傳感器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實時呈現在顯示器上。只需觀察屏幕,用戶就可以隨時瀏覽每個房間的溫度、訪客及人員的活動,甚至乒乓球在智能球臺上的位置。

        除了對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雙重實驗室”還能將大樓中所有麥克風采集到的聲音匯總到一起創建一個虛擬的聲音環境。當然,為了保護隱私,傳感器會在傳輸聲音之前對音頻信息進行處理。經過處理后,聲音里的信息是無法理解的,但保留了環境的背景音和說話者的聲音特質。“雙重實驗室”的使用者還可以查找過去某一時刻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某一時刻的情形,或者通過快進,查看不同時間尺度的數據,從而發現平常很難觀察到的周期性現象。

        “雙重實驗室”一類的瀏覽器軟件有許多直接的商業價值——例如可以搭建一個虛擬平臺,用于對安裝了多種傳感器的大型建筑進行控制。以往,當大樓管理者想要追蹤暖氣系統的問題時,他必須整理并查看大量表格和圖表,對異常的溫度數據進行分類歸納,才有可能最終找到問題的根源。如果使用“雙重實驗室”,管理者可以及時了解所有房間的當前溫度和設定溫度,快速發現溫度異常的樓層或房間。

        感知的延伸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可穿戴設備將會在下一波計算大潮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看來,可穿戴與傳感器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兩者可以完美結合在一起,成為人體感知能力的補充和延伸。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不斷嘗試將可穿戴傳感器和致動器作為人體的輔助設備,把傳感器數據傳輸到人體的感知器官,這個過程叫做感知替換( sensory substitution)。近年來的許多研究都顯示,神經可塑性確實存在——我們的大腦可以適應新的刺激,也就是說,傳感器有可能作為“額外感覺器官”融入我們的感覺系統。不過,要把傳感器網絡的數據與人類的感知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相信,要發揮可穿戴設備的最大潛力,提升人體的外部感知能力,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更好地掌控穿戴者的注意力。今天的高科技可穿戴設備,如谷歌眼鏡,其功能就像一個第三方的服務中介,會根據周邊環境為我們提供相關的信息,或為我們推薦一些服務(比如用戶經過電影院時,會推薦近期熱播的大片)。但是,這些“建議”經常會毫無征兆地突然跳出來,之前沒有任何預示。這種機械式的建議方式讓人十分頭疼甚至厭煩,但在我們的神經系統里,類似情況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我們的感知系統讓我們能動態處理不同的外部刺激,過濾掉那些與當前關注的事物無關的刺激。我們正在進行相關實驗,以了解可穿戴設備能否像人類大腦一樣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工作上,同時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的關注度。

        我們的第一個實驗是要確定,在實際應用中可穿戴設備能否分辨出使用者正在聆聽哪一組聲源。我們希望利用這個實驗獲得的結果能讓用戶仿佛身處自然環境中,可以“不經意”地聽到周邊環境發出的各種聲音,就像我們在蒂德馬什農場中做的那樣。

        想象一下,最初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遙遠的湖心小島上,然后慢慢地,你開始聽到遠方的聲音,這種感覺就像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聽覺的靈敏度(在現實中,我們的耳朵不可能聽到那么遠的地方傳來的聲音)。再次進入想象的世界——你正沿著一條小溪散步,但水底的聲音卻可以清晰地傳入耳中,偶一抬頭,就會聽到枝頭鳥兒的歌聲飄來。這種數字化信息的傳輸方式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未來人體的感知器官和傳感器網絡極有可能通過信息流實現相互之間的連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設想將由植入人體感覺器官或神經系統的傳感器來實現。我們希望這些設備及其提供的信息,能夠作為我們現有感知能力的補充,而非取代它們。

        美夢還是噩夢?

        對于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來說,我們剛剛描述的世界似乎讓人覺得有些毛骨悚然,更令人擔心的是普適計算對于個人隱私產生的巨大沖擊。但我們仍然相信,在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來保護自己。

        10年前,我們的研究團隊曾經開展過一個項目,馬特 ·萊伯維茲( Mat Laibowitz)在媒體實驗室里架設了 40個攝像頭和傳感器。他為每一個節點都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開關,使用者可以輕易發現并關閉傳感器。在現今的世界里,攝像頭、麥克風等傳感器幾乎無處不在,就算有開關,也很難一一關閉。我們必須有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法。

        其中的一個解決方案是,讓傳感器可以對環境和人的個體偏好做出響應。幾年前,我們團隊的成員龔南葳就在這個方向上做了一些探索。她開發了一個特別的鑰匙環,這個裝置實際上是一個無線信標發射器,可以不停地發射無線信號,將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告知”周邊的傳感器。鑰匙環上有一個標有“ NO”字樣的按鈕,一旦按下這個按鈕,當前環境中的所有傳感器都無法接收到相應的信息,這樣就可以確保在這段時間里,使用者的所有隱私信息都不會外泄。

        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要保證以下兩點:一是要確保周邊所有傳感器都能接收到使用者發出的請求;二是確保這些請求能被切實執行。要開發這樣的通訊協議,首先要面對技術和法律上的種種限制。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全球各地的開發團隊已經開展了多項探討和研究。例如,法律可以將某人周圍所有傳感器產生的數據的所有權賦予這個人,個人有權選擇是否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密,或限制這些數據上傳到網絡中。

        “雙重實驗室”和“實境觀測站”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首先在安全的空間內,了解這些技術會對隱私權產生何種影響。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那些災難性的影響真正來臨之前,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案。美國國家安全局( NSA)前雇員愛德華 ·斯諾登讓我們了解到信息透明的重要性,在一個開放的社會,只有制定相關的法律措施,才能真正消除隱私權受到的威脅。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在軟硬件開發過程中向全民化開源,是防止隱私受到系統性侵犯的最好手段。與此同時,這個由傳感器驅動的世界將給我們帶來的全新體驗也開始慢慢出現,未來的前景令我們興奮不已。全新的科技完全具備將我們的身體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能力。這些工具可以讓我們擺脫對智能手機的依賴,回歸到現實環境中——它們會讓我們更加真實地存在于這個世界。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固阳县| 铁力市| 阳高县| 辽阳县| 鄂托克旗| 腾冲县| 巴林右旗| 宾阳县| 普洱| 屏东县| 五原县| 进贤县| 新野县| 泰宁县| 张家港市| 江阴市| 康保县| 新竹市| 拉萨市| 新沂市| 尉犁县| 三台县| 溧阳市| 赫章县| 慈利县| 门源| 汉川市| 河西区| 太和县| 朝阳市| 安阳县| 皮山县| 道孚县| 芮城县| 嫩江县| 穆棱市| 诏安县| 云阳县| 贵阳市|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