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Linux驅動開發之Hello World

        Linux驅動開發之Hello World

        作者: 時間:2016-10-08 來源:網絡 收藏

        貌似在學習一種新的編程語言的時候,通常會使用一個Hello world!作為一個入門,今天我們也用一個類似的程序,打開進入linux內核空間的大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5566.htm

        要在linux的內核空間中進行程序設計,需要準備哪些準備工作呢?首先你要有一個linux的開發環境:一個linux操作系統、一套linux內核源代碼和編譯環境。

        操作系統目前可選擇的太多了,各種各樣的發行版應有盡有,你可以在distrowatch.com看到各個版本的信息。目前最為流行的是ubuntu,采用debian包管理,安裝配置軟件非常簡便,建議使用官方發布的版本,開發linux2.6內核下的驅動最好使用這個版本,如果是開發linux2.4下的驅動建議采用redhat企業版。

        linux內核源代碼沒有選擇,你的驅動運行于那個linux系統下,你就要獲得這個linux系統的內核源碼。例如我們開發的驅動要運行在X86 ubuntu上,你就要獲得這個ubuntu的源碼,版本也要一致。驅動要運行在一個嵌入式linux單板上,你就要拿到這個單板所運行的linux的源碼。絕對不能在kernel.org上隨便下載一個內核,如果內核不匹配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什么printk overflow問題。

        編譯環境問題比較復雜,跟開發環境有很大關系,你的驅動如果要運行在嵌入式平臺上,你就需要一套交叉工具鏈,所謂的交叉工具鏈其實就是能在你的X86 CPU上編譯出運行于mips、arm等其他架構上的程序的一套編譯器。假定驅動運行在X86平臺上,我們需要安裝gcc編譯器和make utility,如何安裝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請google查一下。

        另外,還有一個使用什么工具編輯程序的問題,當然是vi或者gvim了,我在后續的文章中介紹如何使用vi。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開始寫第一個內核程序(假定開發環境是ubuntu linux2.6,以前一直在linux2.4下開發linux驅動,轉到2.6下才發現很多東東都變了)。我們Hello world內核程序有兩個文件組成,一個Makefile,另一個是test.c。

        test.c內容如下:

        1 #include

        2 #include

        3 #include

        4

        5 static int __init eth_init(void)

        6 {

        7 printk(init module/n);

        8 return 0;

        9 }

        10 static void __exit eth_exit(void)

        11 {

        12 printk(exit modules/n);

        13 }

        14

        15 module_init(eth_init);

        16 module_exit(eth_exit);

        Makefile內容如下:

        PWD = $(shell pwd)

        KERNEL_SRC = /usr/src/linux-source-2.6.15/

        obj-m := test.o

        module-objs := test.o

        all:

        $(MAKE) -C $(KERNEL_SRC) M=$(PWD) modules

        clean:

        rm *.ko

        rm *.o

        注意千萬不能從我這篇blog中通過復制粘貼Makefile內容去創建Makefile文件!!!我要下載源碼test.tgz.zip,原文件名是test.tgz,請去掉后面的zip后解壓。

        在編譯源碼之前需要修改一下Makefile中的KERNEL_SRC,使其指向你的linux內核源碼。修改完成后,在test.c和Makefile所在的目錄下運行make,如果看到類似輸出

        make -C /usr/src/linux-source-2.6.15/ M=/home/vmeth modules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usr/src/linux-source-2.6.15''''''''

        CC [M] /home/vmeth/test.o

        Building modules, stage 2.

        MODPOST

        CC /home/vmeth/test.mod.o

        LD [M] /home/vmeth/test.ko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usr/src/linux-source-2.6.15''''''''

        OK,一個內核程序編譯出來了,目錄下多了一個test.ko。出現/usr/bin/ld: crt1.o: No such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這個錯誤怎么辦?這個問題的原因是usr/lib/目錄下缺少crt1.o。解決方法:安裝libc6-dev。另外在編譯這個程序之前最好先把內核編譯一下(在內核源碼所在的目錄下執行make menuconfig,什么都不要修改退出,退出時會提示你是否要保存配置,選擇保存,然后執行make,整個make過程需要很長時間,----我在make menuconfig時,好像提示缺少ncurses庫,安裝上libncurses就OK了)。

        下一步就是運行這個程序了,在root用戶下執行insmod ./test.ko。沒有錯誤提示的話,這個程序就被執行了,運行一下dmesg,最后一行是不是可以看到init module字樣。執行rmmod test;再運行dmesg,最后一行又出現了exit modules。這個內核程序目前只是打印了兩行字,后續我將會擴充這個程序,完成一些有用的功能。

        Makefile文件分析:

        obj-m := hello.o 代表了我們要構造的模塊名為hell.ko,make 會在該目錄下自動找到hell.c文件進行編譯。如果 hello.o是由其他的源文件生成(比如file1.c和file2.c)的,則在下面加上(注意紅色字體的對應關系):

        hello-objs := file1.o file2.o ......

        $(MAKE) -C $(KERNELDIR) M=$(PWD) modules

        其中 -C $(KERNELDIR) 指定了內核源代碼的位置,其中保存有內核的頂層makefile文件。

        M=$(PWD) 指定了模塊源代碼的位置

        modules目標指向obj-m變量中設定的模塊。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鲁山县| 惠东县| 偏关县| 阳曲县| 巴楚县| 抚松县| 安西县| 汉中市| 启东市| 阿鲁科尔沁旗| 资源县| 舞阳县| 淅川县| 孙吴县| 元氏县| 长寿区| 德州市| 库伦旗| 陆良县| 邹平县| 航空| 济源市| 收藏| 汝南县| 出国| 庆云县| 大理市| 安图县| 黔江区| 榆中县| 保定市| 常熟市| 鄢陵县| 盐边县| 拉萨市| 泸西县| 彝良县| 黑龙江省| 都匀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