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T賽諾威盛公司打入基層醫療市場
三級醫院難進,基層醫院競爭激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10536.htm國產CT的主打市場在基層。
付詩農介紹,CT的銷售市場分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其中,公立醫院的客戶群主要是二級及以下,也就是基層。部分三級醫院在增加第五、第六臺設備時也會考慮國產CT;而私立醫院中,年收入過億的醫療機構很少選擇國產CT,但年收入在5000萬-6000萬的醫院是國產CT的布局重點。
趙洪告訴記者:“二級醫院目前面臨設備升級,即由單排、多排升級到16、32排,16排現在成了標配。這個市場足夠大,二級醫院有7000多家。”據悉賽諾威盛主打普及型產品。
不過,基層市場也早已成為跨國醫械廠商的布局重點,國產品牌也將面臨激烈競爭。
早在2009年,GE全球啟動“健康創想”戰略,宣布在未來6年內投資30億美元,開發100種能增加醫療覆蓋率、提高質量并降低成本的新產品。
西門子則推出了面向經濟型產品的S.M.A.R.T戰略,對醫療業務做了劃分,40%立足于基礎醫療,60%面向中高端。
2012年,飛利浦也推出面向基層市場的“蒲公英工程”,涉及產品開發、銷售模式調整,以及額度500萬元的“零利率”融資方案。
更為嚴峻的是,跨國醫療器械廠商更有成本優勢。
趙洪告訴記者,初創企業的定制需求量很少,因此成本較高。近幾年GPS和東芝在中低端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且都實現了國內本地化生產,因此CT在基層市場的價格降幅已然很大。
賽諾威盛產品總監周宏斌也直言:“國際品牌為中國基層醫院開發了普及型設備,有些設備并不是因為技術成熟、產能擴大而帶來價格降低,而是通過降低球管、功率、轉速、機架等,這些都是關乎診斷檢查的核心技術。在影像品質方面,這些普及款與其高端設備存在較大差距。”
而三級醫院市場則被外資牢牢占據。賽諾威盛營銷副總裁趙疆坦言:“三甲醫院科研需要最高端的技術,目前還只能從GPS等公司購買。”
趙洪總結國產CT的主要差距在于:“技術要達到一定門檻后才有可能走進三甲醫院,另外,CT對于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
不過,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較為樂觀,他表示:“過去國產CT市場份額不到20%,目前份額已經提高到20%多,預計2025年將占市場份額50%左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