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GPON技術的小區接入網應用分析

        基于GPON技術的小區接入網應用分析

        作者:邢曉溪 時間:2016-09-2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GPON是重要的實現用戶接入網的PON技術。本文首先給出GPON的基本原理與特點,并通過GPON與APON、EPON的功能對比,對GPON進行了優點剖析,指出了GPON技術的先進性。從GPON系統設計、OLT設置、ODN設置及ONU設備等不同方面討論了GPON技術的網絡設計流程。最后,以實際案例進行了GPON接入網工程分析,進行了GPON工程方案設計與帶寬測試結果討論,提出了工程涉及問題的注意事項,指出了GPON技術的發展趨勢。

        摘要是重要的實現用戶的PON技術。本文首先給出的基本原理與特點,并通過的功能對比,對GPON進行了優點剖析,指出了GPON技術的先進性。從GPON系統設計、OLT設置、ODN設置及ONU設備等不同方面討論了GPON技術的網絡設計流程。最后,以實際案例進行了GPON工程分析,進行了GPON工程方案設計與測試結果討論,提出了工程涉及問題的注意事項,指出了GPON技術的發展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10492.htm

        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PON技術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該技術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基于各種PON技術,GPON技術具備更高的、傳輸速率及傳輸范圍,目前已逐步應用于各個通信領域[1]

          技術是最早的商用PON技術,主要基于ATM技術。技術主要推動以太網的使用,對物理層與MAC層進行了規定[2]。GPON技術綜合了以上技術的優點,具備更優的性能,更高的傳輸速率,更廣泛的覆蓋范圍及更高的動態分配能力。

          本文基于GPON技術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該技術的優點,從具體方面討論了GPON技術的網絡設計流程,最后針對GPON工程進行實例分析,并給出了用戶接入網工程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1 GPON技術的基本原理

          2002年,FSAN以為基本框架提出了包含全新物理層傳輸速率和TC層的GPON。

        1.1 原理

          GPON將多業務映射到ATM信元或GEM中傳送,并提供相應QoS保證,作為PON的技術,也是由局端OLT、用戶端ONU與無源光分配網絡ODN組成[3]。OLT屬于全業務接入系統,將數據網、電話網與電視網融為一體,以大容量交叉矩陣和IP包為內核,在用戶接口UNI側提供GPON接口,以實現各種業務接入。ONU提供UNI側多業務接入能力以實現三網合一的接入。

        1.2 特點

          GPON技術具備如下特點[4]

          (1)業務支撐能力較強。GPON同時承載ATM信元與GEM,實現了靈活地幀封裝協議,無需通過協議轉換即可實現多業務通用映射,封裝率可達94%。

          (2)足夠的帶寬與覆蓋范圍。GPON下行速率可達2.5Gbit/s,且在其他PON技術上拓展了帶寬,具備滿足更多業務性能的特點。GPON實際覆蓋范圍高達20km以上。

          (3)帶寬靈活分配。基于DBA算法,GPON具備保證多業務進行的靈活的帶寬分配能力。

          (4)同步性能較優。ONU較易獲取同步信息,可以有效地支持實時TDM業務,同時具備延時與抖動性能。

          (5)設備成本較高。GPON具備多種優點的同時,也增加了設備與技術的復雜程度,增加了設備成本。

        1.3 優勢

          APON是單點到多點的無源光網絡,是FTTx中主流的無源光接入技術,通過GPON與他們的特性對比,分析GPON在通信領域的優勢[5]

          對比可知,GPON具備較高的上行速率、下行速率,最大覆蓋范圍的理論值較高,同時可以承載多種業務類型。

        2 GPON技術的網絡設計流程

          GPON采用單點到多點的網絡拓撲結構,常用樹型與星型拓撲結構。

        2.1 GPON系統設計

          針對GPON系統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原則:

          (1)恰當考慮綜合因素,適當選擇網絡結構[6]。進行網絡結構選擇時,應同時考慮用戶分布和密度情況,綜合比較用戶業務需求,同時不能忽視現有環境因素。

          (2)充分考慮經濟因素,最大程度降低故障風險。將光分路器靠近用戶側有助于減少主干光纜芯數,可以節約經濟成本。分光級數增加會導致故障風險增加,難以進行維護,因此,分光級別盡量采用一級分光。

          (3)合理考慮利用率,盡量選擇均勻分光。進行光分路器設計時,應考慮利用率,盡量降低分支空余發生。采用均勻分光,有助于使各個分支均滿足傳輸損耗要求。

        2.2 OLT設置

          OLT采用模塊化設計,上聯通GE/FE接口實現,如果業務需求量大可多置GE口,FE口常采用配置光口或電口的BRAS/SR的側端口類型。

        2.3 ODN設置

          ODN作為連接OLT與ONU的傳輸媒介,位于OLT與ONU之間。ODN包括光纜、無源器件及其他線路輔助設施,進行系統設計的同時,需要考慮相關環境因素,由于分光器增多將會導致ODN網絡跳接點增多。因此,盡量采用一級分光。

        2.4 ONU設備

          根據不同的用戶側需求,選擇恰當的ONU以滿足不同的應用場景及用戶需要。ONU上行方向通過ODN與所提供光口連接至OLT,下行方向根據實際情況選擇ONU類型。

        3 GPON接入網工程分析

          本部分以對一小區進行實際接入網設計為例,分析GPON技術的應用情況及效果。

        3.1 工程方案設計

          本工程基于GPON技術設計某小區的接入網。工程規模如表2所示。

          因本工程目的為解決該小區接入網工程,居民住宅具備密集型特點,因此,該GPON采用樹型拓撲結構,系統建設方案如下:

          (1)首先選取一臺支持8端口的GPON與一臺支持GPON業務的OLT設備,其中GPON的分光比為1:32;

          (2)使用一級分光器完成接入過程;

          (3)在分光器上分別鋪設光纜到各單元機柜的ONU上;

          (4)將OLT置于機房中,根據“大容量、少局點”的部署原則,選擇大容量的OLT,將其部署至現有機房中;

          (5)選擇具備標準化、模塊化設計的ODN,以達到具備較易替換與便于維護的目的;

          (6)基于FTTB模式下的ONU為多住戶單元型ONU,具備多個用戶側,可提供多業務接入功能。

        3.2 結果分析

          GPON的下行帶寬為2488Mbps,開銷占用128Mbps,獲得可用帶寬2360Mbps。通過測試,獲取本案例中各個業務所需帶寬如表3所示。

          計算單個系統帶寬=Σ所有業務(業務分配帶寬×業務用戶比率X并發比X流量占空LL)×總用戶數/帶寬冗余系數。

          所以,該小區帶寬=3×100%×50%×30%+3×100%×50%×30%+8×50%×50%=2.9M,GPON系統內冗余系數取85%,則N×2.9M/85%<2360M,可知,單個PON系統最大可容納用戶數為5817,該數值完全滿足一個小區的用戶需求。

        3.3 工程涉及問題

          除了做好工程設計工作,以下問題也需要注意:

          (1)注意設備防雷工作。為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及后期運作安全,應該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2)注意環境保護工作。用戶接入網屬于重要的工程項目,涉及范圍較廣,應該注意在施工過程中盡量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3)注意設備使用率。為了嚴格控制設備能耗,需要在保證設備利用率的前提下,提高軟件性能,盡力不放棄舊設備。

        4 結束語

          用戶接入網工程屬于常見的通信工程,為用戶提供服務,滿足用戶日常生活需要。本文通過GPON技術與其他技術的對比,分析討論了該技術的先進性,并以實際案例證明GPON技術具備較高的帶寬,可以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并指出進行用戶接入網工程時的注意事項。隨著GPON技術的發展,可以針對降低價格以獲取更好的經濟性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擴大GPON技術的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趙煜.基于GPON技術的接入網絡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 2010.

          [2]張超一,苗建松.EPON與GPON的融合接入方案[J].光通信技術, 2010, 33(11).

          [3]曹暢,張永軍,張杰,等.基于GPON原理的城域傳送體系研究[J].電信科學, 2011, 27(10):57-63.

          [4]張娜.基于GPON的無線接入網資源分配新機制及算法[J].光通信技術, 2015, 39(10).

          [5]陳福都,李維民,張麗娟.GPON技術新進展及發展趨勢探討[J].現代電子技術,2007,30(5):72-74.

          [6]楊泛舟,楊小帆.一種從PON到下一代GPON的升級方案[J].光通信技術,2012,36(05):10-12.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9期第55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凤山市| 循化| 晋中市| 浙江省| 托克逊县| 通城县| 沙雅县| 额尔古纳市| 延长县| 涿州市| 临江市| 堆龙德庆县| 文化| 台南县| 和林格尔县| 舞阳县| 普宁市| 尉氏县| 启东市| 长岭县| 图木舒克市| 积石山| 兴安县| 阳东县| 五大连池市| 孝义市| 佛坪县| 莆田市| 临洮县| 安吉县| 绥江县| 通化县| 正阳县| 绿春县| 竹北市| 芮城县| 宣恩县| 石屏县| 息烽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