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比特與字節的那些事兒:存儲器的今天和明天

        比特與字節的那些事兒:存儲器的今天和明天

        作者: 時間:2016-09-12 來源:網絡 收藏

        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小編就已經擁有了拆電腦的半好人屬性,雖然當時拆下來的東西總有一些裝不回去,但是啟蒙教育來說可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如果你現在手頭有一個DVD或者藍光光驅的話,不妨跟小編一起把它的螺絲一個一個卸下來,平放開來,你會驚訝于這些精密的構造,同時一窺存儲器的未來趨勢。一條波長被固定的激光光束通過鏡面的三次折射,定位到盤面上,再折射到接收器,接收器讀取被盤面改變波長的激光,從而提取出蝕刻在盤面的上GB的數據。GE全球研究實驗室,是一個內部超級復雜的地方,占地550畝,今天,我們會從這里了解到最新的存儲器發展趨勢,以及其他一些好玩的東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05128.htm

        硬盤,DVD光驅,USB存儲器,這些已經與我們的數字化生活共存了很長時間了,但當我們的數據趨于無限的時候,存儲器還受制于容量的限制,那么存儲器的下一步會是什么樣子的?

        數據存儲是很多人不會去考慮的問題,而且即使我們去想,也只有一個抽象的概念。筆記本電腦有一個固定大小的存儲空間,我們要花費比通常硬盤貴得多的價格買一個筆記本硬盤,但得到的空間卻很小。DVD可以存儲一段固定長度的視頻,或是沒有經過壓縮的高品質音軌,但只能是一次性的。閃存對于要移動的存儲區來說是非常方便,我們都知道它和硬盤有本質上的區別,但也許說不明白。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我們需要一個存儲數據的東西,而我們的網絡設備還沒有強大到允許廣泛的云計算,或者是快速下載任何你想要看的高清電影,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儲器都是我們需要而且會遵循摩爾定律不斷更新的東西。

        硬盤不會亡,硬盤一定強

        硬盤是人手必備的東西,無論是臺式機、筆記本或者是MP4,最基本的數據載體和讀寫工具就是硬盤,硬盤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速旋轉的金屬盤上通過通電磁頭改變盤面磁粒布局以寫入數據,而磁頭讀取盤面的磁化翻轉就是在讀取數據。磁頭就像一個針頭,懸浮在盤面上,讀取近距離微小的磁場變化。

        而這種讀取方式的發展歷史也悠久的讓人乍舌:第一臺實現這種讀取概念的機器誕生于1956年,那時的容量只有幾百字節,雖然少的可憐,但是這種革新的讀取方式已經開始引起人們注意了。可是由于技術的門檻,直到1980年,第一塊看起來像現在的硬盤,容量只有5MB的硬盤才面世,而生產商就是希捷。

        從那時起,硬盤開始飛速發展,24年的時間讓硬盤從概念走到了應用,而存儲密度增加、尺寸減小、價格降低這些事情則是幾乎在瞬間就完成了。1980年同年,容量200倍于前者的1GB硬盤面世,價值500英鎊,而30年后的今天,容量有兩千倍于前者的2TB硬盤——并且小到足以塞進夾克兜里——只需要 140美元就能得到。

        不過,硬盤的科技快要走到臨界點了。真的么?雖然不是立刻就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存儲器的命運已經被決定了。隨著硬盤存儲密度不斷逼近理論最高點,在2005年硬盤制造商們開始提出了垂直存儲的概念,希望成為讓硬盤重新煥發活力的契機。

        “垂直存儲技術能夠讓數據位站立在磁盤上,而不是向現有的水平記錄技術那樣,平鋪在磁盤上,它能提供新的硬盤數據密度和容量。新的數據排列方法,通過使磁頭在相同的時間內掃描更多的數據位,從而提高硬盤性能。垂直存儲技術由于能耗小,發熱量也隨之減少,從而改善了數據抵抗熱退減的能力,提高了硬盤的可靠性。”

        希捷首先看到了縱向存儲的瓶頸限制了硬盤發展,其無法超越每平方英寸12.5千兆字節的物理限制,為了突破這堵無形的墻,他們開始嘗試垂直存儲。

        使用垂直存儲后,研究人員認為其存儲密度的極限已經提升到了每平方英寸128千兆字節左右,而目前的硬盤存儲密度只有大約每平方英寸50千兆字節,也就意味著,近幾年,硬盤還會繼續的擴容,加速和降價,直到垂直存儲走到極限。

        而硬盤的理論研究也并未就此停止:輔助磁記錄用于局部加熱盤片實現超高密度的數據錄入;模式媒體可以減少對硬盤表面的磁粒需求,通過對盤片基板進行分子模式編碼可將需求由50減至1;

        希捷預測硬盤的下一個極限存儲密度將是每平方英寸50兆兆位以上,也就是6.25TB。因此,可以說硬盤的潛力依然是無窮的——至少在近幾年,仍將作為存儲器的主導。

        SSD之崛起

        SSD,即固態硬盤,被認為是存儲界的平地驚雷,而且非常有希望取代普通硬盤。但實際上這不太正確,固態硬盤沒有運動的機械部件,存儲數據使用電荷而非磁粒,可以說和普通硬盤根本是不同的東西。

        “固態硬盤內部是成片的閃存芯片和一塊控制器,因為沒有運動的機械部件所以不需要啟動過程,也不需要在旋轉的盤片上捕獲零散數據,更不用聽到機械硬盤的噪音。而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比起來快的讓人難以置信,所以裝有固態硬盤的電腦的啟動速度快的出奇,應用程序的啟動、隨機寫入和其他方面的表現也十分優秀,但是在寫入大型文件方面除外。”

        是的,SSD就是這么快,不會產生災難性的錯誤,簡直是筆記本電腦的完美搭配。

        但是未來SSD的發展道路可以說是相當狹窄的,至少現在來說是如此。可能的消費范圍包括筆記本、臺式機到NAS存儲器,都存在一個客戶解決方案的問題。當我們為了使用SSD而不得不等待幾年使SSD成熟發展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和良好的兼容性時,各類企業存儲的數據則在飛速增長,存儲規模的增幅大于SSD容量的增幅,以至于SSD處于一個尷尬的吊車尾的位置。

        而SSD發展最快的地方莫過于便攜存儲,比如在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中的那些,這種存儲設備處于一個獨特的環境中:對于移動設備來說存儲速度不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算不上一個可以值得炫耀的能力。但人們青睞于在iPad中使用SSD的原因是由于他們要運行大量的應用程序、看電影和保存雜志。所以隨著便攜設備日益智能化,SSD的發展總有一天也會變得光明。

        同時Google也繼續購買成千上萬的大容量硬盤滿足客戶需求,剩下的客戶則緊盯價格,時刻準備買下一塊裝在筆記本上。SSD的潛在客戶如此之多,變化之快甚至可以被眼睛捕捉到。

        那么SSD的未來是什么樣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消除SSD的一些弱點,讓SSD變得更加有購買力(目前的SSD的廉價芯片只能支持約1萬次寫入)。 SanDisk公司的SSD團隊成員正在從“更詳細的算法、緩存和預測方法有減少無謂的擦除和寫入”著手研究SSD的改進。現在的公司正變得越來越聰明,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存取方法延長芯片使用壽命,芯片研發也曾走過一段漫長的撞墻之路:開始時每塊芯片只能容納3字節數據,后來是4字節,每次的進步都伴隨著新的物理障礙的出現,而每次也都會有新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這種與自然法則的抗衡還會繼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临邑县| 平乐县| 江孜县| 定结县| 晋江市| 枣强县| 涡阳县| 尖扎县| 车致| 濉溪县| 内黄县| 柳州市| 重庆市| 玉树县| 五家渠市| 布尔津县| 华亭县| 原平市| 平凉市| 漯河市| 中阳县| 定结县| 六安市| 务川| 乐安县| 韩城市| 同江市| 纳雍县| 河间市| 安龙县| 墨江| 嘉兴市| 陕西省| 左权县| 溧水县| 顺昌县| 封丘县| 马鞍山市| 旌德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