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生產服務器傳言引發產業猜想
思科CEO錢伯斯曾表示不會進入無法成為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04440.htm不久的將來,市場上真會出現“思科牌”服務器嗎?從網絡市場進入并不熟悉的臨近市場,思科將面臨利潤和昔日伙伴競爭的雙重考驗。
思科真的要進軍服務器市場了嗎?
2009年1月19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思科大舉進軍服務器市場》的文章,文中披露,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設備制造商思科公司計劃推出一款恐怕會震驚科技界的產品,并會與其傳統的合作伙伴惠普和IBM產生利益沖突。作者還透露:“這是一款安裝了精密虛擬軟件的服務器。”
然而,人們依稀記得,思科首席執行官錢伯斯曾經信誓旦旦:“我可以利用網絡服務來賺錢,但不會進入無法成為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市場。”因此,我們似乎有足夠的理由在心底對這篇文章的真實性畫上一個問號。
并非空穴來風
記者就上述消息的真偽向思科(中國)求證時,該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并未正面回應,只是表示,思科將在3月份推出一系列與數據中心相關的產品和理念。當問及其中是否包括服務器產品,對方表示“我也不知道”。
思科有意服務器市場并非空穴來風。早在《紐約時報》“爆料”之前的2008年9月底,瑞銀(UBS)就發布了一項公告表示,思科可能在一年內進軍刀片服務器市場。
“思科進軍服務器市場絕非貿然。”在賽迪顧問咨詢師李煜看來,這只是其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去年思科開始推出適用于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交換機,就已經在向這個領域走了。”近年來,一直有傳統的網絡設備廠商向綜合性的網絡應用服務提供商轉變。遠的不提,帶有中興和華為標志的服務器已經在電信運營商乃至網游公司的機房里運行。
有媒體甚至宣稱,思科準備推出的是專門的虛擬化優化刀片式服務器,并計劃通過商用軟件生產商VMware出售裝載虛擬軟件的服務器。而在市場分析機構IDC和Gartner相繼發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的報告中,服務器市場的銷售額和出貨量同比都有了大幅度下滑,只有刀片服務器是唯一亮點,不僅沒有大幅度下降,還在出貨量和銷售額上出現小幅度提升。
關于思科將闖入其并不擅長的服務器領域的原因,還有一個可能引起當事者不快的版本。有分析人士認為,思科進入服務器領域表明這家廠商試圖扭轉在其主導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發展速度減慢的不利局面。思科不久前發布的2009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截止到2009年1月24日,思科凈營收為9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5%;凈利潤為1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7%。
完善數據中心架構
雖然新近發布的財報讓思科公司上下無法輕松,但還遠談不上危機。因此思科進入服務器市場,恐怕不僅僅是由于其傳統優勢市場增長放緩,或許更多的是由于思科在針對整個數據中心的建設和優化方面,已經有了一整套基于網絡的解決方案。在某種程度上,網絡市場和服務器市場是緊密相連的,業界的各類服務器,尤其是刀片服務器,都會配備網絡交換模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倘若思科真的生產服務器,它在該領域還是有一定積累和先天優勢的。盡管在一定時期內,思科的優勢仍然將主要體現在網絡市場上,但是思科正在對自己的戰略進行調整,目標市場從網絡產品放眼到整個數據中心環境的構建上。這將為思科的品牌帶來進一步延伸,同時也為思科帶來更多的利潤點和機會。更重要的是,此舉將有助于思科完善其“數據中心”架構,從而使其“數據中心”產品線囊括網絡、存儲乃至服務器。
事實上,盡管思科產品的毛利率很高,但是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思科在網絡市場上的霸主地位也在不斷經受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思科顯然需要尋找新的思路和新的增長點。從服務器市場看,雖然思科生產的網絡設備的毛利率高達65%,而一般服務器的毛利率只有25%,但是圍繞服務器產品的增值服務卻是很好的價值點。有業內人士估計,思科最多能把服務器毛利率提高至50%。若真如此,即便新業務初期表現平平,卻也不至于影響到思科近期的財務表現。但問題是,思科如何大幅提升新產品的毛利率,這絕對是一個挑戰。
是否會化友為敵?
長期以來,思科和惠普、IBM、戴爾等主要硬件廠商始終是一種合作伙伴的關系,一旦思科正式進入服務器領域,與他們的正面接觸將不可避免。對于思科而言,這確實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傳統的服務器合作伙伴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轉變為競爭對手,而開發市場以及說服客戶轉而采用思科的產品也將面臨可以預見的困難。
美國證券公司Pacific Crest的硬件分析師認為,“思科牌”服務器“將是今年最重要且最具話題性的產品”,并預言“IBM和惠普都將有激烈的反應,這將導致新一輪的產業整合”。
為此,記者連線采訪了IBM和惠普公司,兩家公司的相關人士均表示目前不方便予以評價。但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員私下稱“歡迎思科進入刀片服務器家族”,認為大家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對這一領域作出貢獻。
李煜也不認同“激烈反應”一說,她強調:“幾家公司在服務器這個單一產品上可能會有沖突,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合作的關系。而整合不一定會很快到來,因為市場接受思科的產品還需要一個過程。”在她看來,思科進軍服務器市場并不會擾亂那種穩定的共生關系,也不太可能使這些大科技公司為爭搶客戶而爆發全面激戰。
一位分析師也告訴記者,目前來看,思科似乎并沒有打算發布完整的服務器產品線,因此在傳統的塔式和機架服務器市場上,思科的競爭壓力將相對較小,與服務器廠商也仍將維持傳統的合作關系。
至于思科加入服務器市場將對國內服務器廠商產生多大的影響,李煜認為“較小”。因為雙方的市場定位有區別,思科的服務器會鎖定高端。國內最大的服務器廠商浪潮也沒有把思科視為“攪局者”。浪潮高性能服務器產品部總經理劉軍告訴記者,他個人對思科的加入表示歡迎,認為也許還能帶來新的應用,一起做大服務器市場。
盡管如此,對于在高端市場不占優勢的國內服務器廠商來說,思科在帶來新應用的同時肯定會帶來一些壓力。相對于國際廠商,國內廠商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就是產品的增值點較少,在配套軟件、解決方案、測試流程方面也處于劣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