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irpods的真正使命:物聯網和智能家居
AirPods的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987.htm發布會上,蘋果高層有意或無意將AirPods作為iPhone 7去掉35毫米耳機接口的解決方案,讓很多人以為這款無線耳機只能用在iPhone 7上面,但實際上,AirPods并非為iPhone 7而生,而是一個獨立的新品類,美國科技媒體BI針對AirPods的功能做了盤點,這里列舉幾項:
AirPodss搭配了有磁性的包裝盒,盒子底部有Lightning接口用于充電,同時盒子本事也配有電池,可以為給AirPodss充電;
蘋果官方表示,AirPodss一次充電最多可使用5個小時,而盒子集成的電池則將使AirPodss的使用時間達到24小時;
AirPods可以搭配任何搭載iOS 10、macOS Sierra、watchOS 3的設備使用,換句話說,你可以在多個老設備上使用AirPods,前提是要更新系統;
AirPods還可以與任何標準的藍牙音樂播放器連接,這也意味著沒有蘋果設備也可以使用AirPods;
設想一下,如果此前你還需要拿著iPhone、戴著Apple Watch,大聲喊著「嗨,Siri,開燈」,今后你可能只需要通過戴在耳朵上的AirPods啟動Siri了。雖然這看起來并非一個很酷的場景,畢竟,你的客廳已經擺上了Echo,你完全不必再多戴一個設備完成語音交互,但站在一個萬物互聯的角度去觀察AirPods的定位,蘋果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首先,AirPods是天然的可穿戴設備。過去十幾年,這個星球上賣的最好的可穿戴設備其實是蘋果的有線耳機——earbuds,這款源自iPod時代的耳機一度成為蘋果品牌的象征,并延續到iPhone時代,下圖是2003年蘋果的一個廣告設計。

AirPods同樣也是一款可穿戴設備,你可以用它來操控家庭的電器、也可以用在辦公室,考慮到這款耳機多達24小時的使用時間,足夠普通用戶使用。
其次,蘋果更完善的硬件生態系統會讓AirPods有更多應用場景。過去幾年,蘋果在謹慎開辟產品線的同時,在設備交互層面則通過Siri來統一體驗,如今,蘋果的所有產品,從播放器(iPod touch)到Apple TV,都能夠用Siri控制,這也為AirPods提供了更多應用場景。
未來,你可能只需使用耳朵上的耳機就足以讓Siri完成諸多場景,查天氣、查日歷、回復郵件、更新Twitter等等。
未來一點小目標
語音交互作為人機交互最自然的模式,首先需要機器理解人類的語言。自動語音識別(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簡稱ASR)是一種機器可識別人類說話單詞的能力。很長一段時間里,ASR在準確度上都無法與人類識別相媲美,而在2010年,ASR在識別準確度上迎來一個拐點。

從上圖的變化可以看出,2010—2015的五年時間,ASR準確度得到大幅提升,這種變化超過了過去30年到40年的變化。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接近一個時刻:機器對于語音的識別能力即將超過人類。
如果說鼠標鍵盤的交互催生了PC的一系列應用,觸摸屏交互的出現讓應用交互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包括蘋果在內的巨頭們壓住語音交互,會不會也會改變硬件、軟件的形態呢?
不妨把AirPods、索尼的Xpeira Ear當作一個新的計算機,擁有語音控制的專屬應用,這或許是物聯網的未來,也是這些可穿戴設備最好的歸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