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4.6萬名工人將被機器人取代,只為迎合工業4.0?
編者按:新一輪工業革命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生產效率將被大幅提高,這是事實,也是大勢所趨,對這種形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但同樣可以預見,由此產生的陣痛將會十分強烈,甚至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如果我們以保護弱者的方式予以阻擋,我們應該感到羞愧。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遭遇到的真正的敵人,將會是自己。
工業4.0銳不可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426.htm從當事者和政府的角度來衡量機器人取代人,絕對不是好事,下崗就意味著巨大的社會包袱和隨時可能爆發的社會矛盾,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時,工作更不好找。
但對富士康來說,這條戰略是絕對正確的,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工荒逐漸到來,用機器人無疑會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還能順便摘掉“血汗工廠”的帽子。
即使富士康不這么做,未來也會有其他公司這樣做,背后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中國制造2015”十大重點領域
這個趨勢叫工業4.0,這是德國的叫法,美國叫工業互聯網,中國工信部稱之為兩化融合(信息化、工業化),物聯網腦殘粉叫萬物互聯,此外,中國還提出了自己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
圍繞工業4.0,包括智能定制化生產、智能產品、生產服務化、云工廠等,落點都是提升效率,解放人類,這可類比歷史上的機械革命、電氣革命以及自動化革命。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近日就接連發布兩份有關工業4.0的報告,預測在未來5-10年間,工業4.0將徹底變革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設計、制造、運營和服務流程,零部件、機器人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將日益將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進而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并改進勞動力就業格局,最終改變公司乃至國家之間的競爭格局。
報告樂觀預測,未來5到10年,工業4.0將給中國帶來4-6萬億的生產效率的提升。
報告以德國制造業為研究對象,提出至少有四個方面可以從工業4.0中獲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