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語音識別行業現狀
思必馳:放棄教育市場,進軍智能硬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872.htm在2009年左右,DNN被用于語音識別領域,語音識別率得到大幅提升,識別率突破90%,達到商用標準,這極大的推動了語音識別領域的發展,這幾年內又先后成立許多語音識別相關的創業公司。成立較早一點的是思必馳,2007年成立,創始人大部分來源于劍橋團隊,其技術有一定的國外基礎,當時公司主要側重于語音評測,也就是教育,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占有了一些市場,但在科大訊飛把持著考試制高點的情況下,也很難得到突破。于是在2014年的時候,思必馳痛下決心將負責教育行業的部門剝離,以9000萬賣給了網龍,自己則把精力收縮專注智能硬件和移動互聯網,最近更是集中精力聚焦車載語音助手,推出了“蘿卜”,可市場反響非常一般。雖然思必馳最近獲得了阿里戰略注資,但是筆者訪問其官網的時候,卻發現放在首要位置的竟是小智音箱,不知道這個賣了沒幾臺的音箱能帶給思必馳什么?
云知聲:融資迅猛,就是不見落地
借著2011年蘋果Siri的宣傳勢頭,2012年云知聲成立。云知聲團隊主要來源于盛大研究院,湊巧的是CEO和CTO也是中科大畢業,與科大訊飛可以說是師兄弟。但語音識別技術則更多的源于中科院自動化所,其語音識別技術有一定的獨到之處,有一小段時期內語音識別率甚至超越科大訊飛。因此也受到了資本的熱捧,B輪融資達到3億,主要瞄準智能家居市場。但至今已經成立了3年多,聽到的更多是宣傳,市場發展較為緩慢,B2B市場始終不見起色,B2C市場也很少聽到實際應用,估計目前還處在燒錢階段。但是這樣個燒法總是危險,科大訊飛已經上市暫且不論,思必馳和出門問問也懷抱巨資試圖落地,而且語音識別行業這個玩法,國內巨頭必然也會學習國外巨頭的思路,顯然收購初創企業擁有更多話語權,相對更為實在。
出門問問:歌爾和谷歌入資,主打移動
出門問問也是成立于2012年,其CEO曾經在谷歌工作,在拿到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之后,從谷歌辭職創辦了上海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立志打造下一代移動語音搜索產品——“出門問問”。出門問問的成功之處便是蘋果APP的榜單排名,但是筆者不知道有那么多內置地圖的情況下,為啥還要下載這個軟件,顯然有時候比直接查找地圖還要麻煩。出門問問同樣也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2015年更是拿到了Google的C輪融資,融資額累計已經7500萬美元。出門問問主要瞄準可穿戴市場,最近自己也推出了智能手表等產品,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沒見得其智能手表的銷量如何。

再數數其他的一些業界公司
語音識別的門檻并不高,聲學在線很多文章里提到過,因此國內各大公司也逐漸加入進來。搜狗開始采用的是云知聲的語音識別引擎,但很快就搭建起自己的語音識別引擎,主要應用于搜狗輸入法,效果也還可以。騰訊當然不會落后,微信也建立了自己語音識別引擎,用于將語音轉換為文字,但這個做的還是有點差距,想必大家也都體驗過。阿里,愛奇藝,360,樂視等等也都在搭建自己的語音識別引擎,但這些大公司更多的是自研自用,基本上技術上泛善可陳,業界也沒有什么影響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