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繼續發酵 可穿戴設備仍面臨難關
微軟HoloLens策略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4850.htm■微軟將成立Windows Holographic平臺
微軟除了大力推廣自家HoloLens外,更看好未來VR的應用,推出Windows Holographic平臺,將透過Windows 10成為跨裝置銜接的基礎,讓各種AR和VR裝置能串接在一起。
Windows Holographic有全像攝影功能,包括UI和感知應用等框架整合。此一平臺的目的是為了提供開發者開發環境,以因應未來愈來愈多的AR與VR產品需求。
也因此,微軟希望以Windows 10為基礎裝置來整合開發工作,讓開發者只要在Windows 10上開發一次,就能應用在各種支援Windows Holographic的裝置上,讓效益最大化,增加支援裝置的各種應用價值。
微軟此一行動主要基于兩點。首先,這能吸引更多開發者為HoloLens提供應用服務,充實HoloLens的功能。其次,可在AR、VR發展趨勢下鞏固Windows 10地位,這樣的行動預計將能吸引不少廠商加入Windows Holographic平臺。
■HoloLens的發展與困境
HoloLens是微軟寄予厚望的產品,也被視為是取代Google Glass成為智能眼鏡產業龍頭的產品。但直到2016年,微軟才公布售價為3,000美元的開發者版本,消費者版本的上市時間和相關資訊都尚未公布。就現有資訊來看,開發者版本與消費者版本的差異不會太大,微軟遲遲不肯宣布消費者版本HoloLens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有一些仍待解決的問題。
最直接問題在于價格。Google Glass的開發者版本售價達1,500美元,已被認為價格太貴,HoloLens開發者版本定價更比Google Glass高1倍,可預見消費者版本的定價也不會太便宜,這將使HoloLens邁向消費者市場發展受阻。也因此,HoloLens才會同時往專業功能或工商應用發展。
內容和應用服務也是一大問題。微軟必須要讓HoloLens具備價值3,000美元的功能服務,否則產品貿然上市只會面臨凄慘無比的銷售量,進而引起消費者對產品存疑,傷害品牌形象。展示影片與實際效果間的體驗差距也是HoloLens必須消弭的,虛擬影像和實際影像重迭的效果處理也還需更進一步優化。
最后,HoloLens需維持市場對產品的關注度。若遲遲無法釋出最終的銷售產品,消費者的熱情終將冷卻,HoloLens也會步上Google Glass專案暫停的后塵。
■HoloLens技術與關鍵零組件
微軟在2016年揭露了部分HoloLens的零組件規格,包括英特爾Atom x5 Z8100、與英特爾8086h的訂制GPU,雖然是客制化零組件,但并不是特別高階的選擇,比較值得注意的是CPU兼容64位元,但所使用的Windows 10卻只有32位元,這也顯示未來的擴充可能性。
其他比較值得注意的零組件應該算是負責成像的2組鏡片和LCoS光機模組,而這也是HoloLens成本最貴的部分,初估超過500美元。共6顆電池可提供16,500mWh電力,幾乎是一般智慧型手機的10倍,但就HoloLens的性能需求和使用情境來看,恐怕仍會有電力不足的問題。
就目前所知的規格來看,其材料成本大約落在800~1,000美元,而實際消費者版本可能會再增替一些零組件,來改善目前遇到的一些問題,材料成本可能因此提升到1,000美元以上。以此預估,實際銷售價格可能會從1,999美元起跳。
HoloLens最關鍵的零組件是光機和鏡片。HoloLens和Google Glass的光機都采用LCoS,最主要原因是這種技術的光效率高、成本相對低,但LCoS也存在對比不佳和光機體積大等問題。所以廠商也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例如由德州儀器壟斷的DLP技術。
DLP體積小、對比佳,但成本較高,再加上完全被德州儀器壟斷,降低了廠商使用意愿。相比之下,LCoS有日本的索尼和JVC、臺灣的立景和鉅景,以及中國的水晶和長江通信等相關廠商競爭,AR眼鏡廠商較為容易在其中找到適合的零組件和價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