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一聯手發力無人機 雙巨頭合作劍指何方?
早在年初,就曾聽聞無人機將上升至國家戰略;并由幾大巨頭牽引,藉由一家在工業領域和消費市場,均有出色表現的無人機企業發力,共同建立產業的健康生態圈發展模式。當時滿滿的震驚。雖然信息的來源,也是代表國家戰略方向的某產業巨擘,但仍未敢、也未見誰真的拋出這則消息。畢竟,這在無人機界內,可是一條重磅新聞。而且,這家無人機企業將花落誰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4588.htm就在5月底,國家出臺了首個關于無人機行業的重要支持政策《“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文件指明六大增長格局,確立無人機行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從紅極一時的“風口豬”,到無人問津的瘦馬,尷尬的無人機產業,終于等到了政策紅利的曙光……這是否明確意味著無人機迎來了真正的春天?一個合理、有序的無人機產業生態圈是否即將形成?
很多人認為,無人機的市場潛力是一塊誘人的蛋糕。然,就行業整體技術發展水平而言,仍不足以支持無人機業務的大規模爆發。工業級市場看重包括續航時間、載重量、任務載荷和作業半徑等因素在內的飛機技術指標和行業應用;消費級市場則注重用戶體驗。
并行的剛性需求,導致資本方越來越重視企業對不同行業細分應用的理解。同時,還要求企業能夠在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做出有效的突破和改善——要想參與其中、搶灘無人機產業生態圈,或許需要同時具備強勢的技術和豐富的市場經驗。而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年初,“北斗導航”和“三一集團”重工行業先后入資同一家國內無人機創新企業——博瑞空間,“上天+入地”重資布局無人機生態圈服務系統,以及無人機在警用消防、地理物理勘探、災情監測等重要產業的服務解決方案。而打動他們的,正是博瑞空間的技術研發能力和領域應用經驗。
推波助瀾的是,5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透露,將擴大低空空域開放,解決輕型飛機、直升機、運動飛行器、無人機等通用航空器“上天難”問題……以往企業用戶買了不能用、不會用、不敢用、不舍得用的尷尬境況將得以改善。可以預期,新的空管辦法出臺后,必然推動無人機市場的驚人增長。
行業巨頭出擊、政策紅利扶持,對博瑞空間來說,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而據筆者獲情,由北斗、三一集團、博瑞空間三方聯袂締造的無人機生態圈計劃,將依循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現狀,形成以北京為中心、深圳為前沿,西南四川為據點,以點帶面的大發展格局。
消費無人機市場:創投目光轉變,產品迭代是焦點
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風投公司的行為更是謹慎。根據CBinsights的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無人機領域共計發生21筆投融資事件。但投資額下滑至9100萬美元,和前一季度相比下降了33%……
盡管國際數據呈現出的市場并不樂觀,但在國內,仍有重量級投資方逆流而上,密集“獵奇”無人機疆域。筆者聽聞,在新一輪的戰役中,有多家投資方同時在談同一家企業——博瑞愛飛。令人意外的事,博瑞愛飛正是博瑞空間的兄弟企業——那家正在“上天入地”而不亦樂乎,被“北斗導航”和“三一集團”共同注資的無人機創新企業……
這用“巧合”二字,似乎就不足以說明問題了!無論是締造B端市場,或重新定義C端產品,“博瑞”應該確實有值得被投資和關注的大能耐——同時獲得來自不同領域巨擘的投資和關注,不得不說,這兩家公司所聯袂打造的無人機品牌,將令同行們惴惴不安。
當然,個人認為,如果從建立無人機產業生態圈的頂層設計角度出發,確實需要一家從B端到C端,同時具備強大實力的企業成為“鯰魚”,更合理、更迅速地完成對全行業的生態布局。
而既然是產業生態圈,除了政策支持、市場引導、投資者、行業技術成果,“外鏈”支持也必不可少。例如,除了高通大舉布局無人機之外,以可編程圖形處理技術領袖著稱的英偉達,也正式發布JetsonTX1GPU模塊,并宣稱其主要針對無人機、駕駛輔助系統的開發。這個僅僅一張信用卡大小的JetsonTX1GPU模塊,已經取得了不少廠商的青睞。包括微軟、亞馬遜、谷歌以及IBM等科技巨頭。而英偉達在中國的合作對象,也恰巧是博瑞空間和博瑞愛飛……
目前,從各大途徑所獲取的信息顯示,博瑞空間的優勢在于軟件、算法;博瑞愛飛的優勢則在于產品定義和用戶體驗。這是否是他們真正的優勢所在?一切,有待觀望。
無人機產業生態圈,會改變世界嗎?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旦產業生態圈完整形成,由此影響的工業4.0必將加速到來;而在百姓市場,消費級無人機也將告別偽消費狀態,成為人人會玩、人人可玩的第二代產品——真正的“空中生活伴侶”。
畢竟,每一筆入賬的資金背后,都有著投資方對大刀闊斧打開市場的剛性需求。無人機生態圈的真正落地,或許并不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