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國際科技巨頭的平衡者
在經過了對展訊通信、銳迪科、新華三的收購和英特爾的入股,以及一系列國際投資的操作等舉措之后,紫光集團在人們心目中的標簽,免不了與并購、產業鏈整合、國際化、資本運作這些詞匯聯系在一起。觀察今年以來紫光集團的一系列動作又會發現,一直“買買買”的紫光,其真正的戰略目的正在浮出水面。經歷了快節奏的國際并購之后,紫光集團正在啟動一系列基于產業鏈和自主技術創新的“新布局”,并購、國際化、資本運作只是手段,紫光集團的核心戰略是在重科技領域,打造中國的科技太平洋艦隊,做國際科技巨頭的平衡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925.htm產業布局,從“買買買”到優勢整合
今年年初,香港上市的日東科技(00365)發布公告: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科技戰略投資有限公司將以每股0.4元認購該公司7.3億股,同時認購該公司1.48億元可轉換債券。完成新股認購后,紫光集團將持有日東科技50.17%的股份。就在人們認為2016年紫光集團仍將繼續以往的快節奏,加速開展國際并購之際,實際情況卻有些出乎意料,時至年中,紫光集團并沒有再現2015年的“瘋狂掃貨”(4月份入股萊迪斯6%與5月份入股Imagination3%,都可視為一種財務和策略性投資),反而是把主要精力“由外轉內”。
對于這種變化,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今年5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是這樣表述的:“紫光發展模式是‘自主創新加國際并購,在國際并購的基礎上加速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是目的,國際并購是手段。紫光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戰略,是基于今天的全球高科技環境。紫光集團的定位是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集團,這種定位意味著紫光集團的自主創新是一種全球化協同創新,為了加速創新的速度,采用并購的方式來發展,是一種正常的手段,自主創新是常態。當然,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根據需要進行并購,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
梳理紫光集團近期的系列舉措,也可以印證趙偉國的表態:6月19日同方國芯(002049)發布公告,經申請并經深交所核準,自6月20日起,公司中文證券簡稱由“同方國芯”變更為“紫光國芯”,公司證券代碼不變;5月5日紫光股份(000938)發布公告,下屬香港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對香港華三51%股權收購已完成交割;再加上紫光集團于2013年收購展訊通信,2014年收購銳迪科,并于2016年將兩者整合成立紫光展銳。半年多緊鑼密鼓的一系列操作,紫光集團旗下的信息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三個定位明晰且實力不凡的產業板塊。
紫光展銳。通過連續兩次國際并購和一次外資入股,共斥資約27.77億美元,現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移動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約27%,直逼全球排名第二的聯發科。整合后的紫光展銳目標市場定位在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2G/3G/4G移動通信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物聯網芯片、電視芯片、圖像傳感器芯片。產品覆蓋手機、平板、物聯網、智能可穿戴、導航定位、攝影成像、數字電視等領域的海量終端市場,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交鑰匙解決方案。
紫光國芯。在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的統一部署下,2015年,紫光集團斥資71億元,成為紫光國芯的控股股東。FPGA、智能卡和安全芯片一向是紫光國芯的傳統優勢市場;紫光集團連續簽約擬入股我國臺灣地區的力成、南茂等封測巨頭,并公布總額800億元的定向增發方案,大手筆強勢進入存儲芯片領域,所依托的產業平臺亦是紫光國芯。
新華三集團。2015年5月紫光股份收購惠普旗下華三通信及惠普在中國的服務器、存儲器和企業服務業務的51%股權,組成“新華三集團”,定位在網絡產品與服務市場,將提供大互聯、大安全、云計算、大數據和IT咨詢服務在內的一站式、全方位IT解決方案。盡管其在企業市場的細分領域已經占據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但未來對于新華三來說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全球化策略,從國際對接到全球協作
無論是媒體訪談還是論壇演講,談到紫光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趙偉國經常用“一二三”來概括:“一個目標,紫光要成為一家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產業集團;兩條路徑,自主創新和國際并購,以國際并購加速自主創新;三個結合,企業戰略與國家戰略相結合,科技產業與資本市場相結合,公司利益與團隊利益相結合?!?/p>
從近期展開一系列行動來看,紫光集團正在以更加清晰和腳踏實地的步伐,向世界驗證著一家中國高科技公司的低調崛起之路。
“紫光的發展目標是要做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集團。而歷數世界級的高科技企業,競爭力無不體現在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上。紫光要發展ICT產業,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對接國際高端、推動科技創新是一條十分有效的捷徑?!边@是趙偉國在演講時多次指出的。回顧紫光近兩年的不平凡的發展,其國際化的重要目標其實是推進創新。研究紫光對展訊和銳迪科的收購,還有入主新華三集團,都可以發現,紫光集團均是以獲取未來發展所需的核心技術和人才團隊為最終目的的。
從2015年中后期開始,特別是在紫光明確提出進軍存儲產業之后,一個以資本為紐帶,以股權合作為基礎,以國際合作、協同創新為目標的新的全球化戰略正在悄然展開。從紫光連續簽約擬入股我國臺灣地區的力成、南茂等封測企業,到與西部數據、世紀互聯成立合資企業,并與微軟開展合作,繼續深入布局存儲產業等,通過與全球多家高科技公司形成資本合作策略聯盟,紫光集團加強了在存儲芯片乃至整個信息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
正如華為一位高管在今年夏季達沃斯的一個主題論壇上分享的:“全球化與國際化是現在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但往往容易混淆這兩者的概念。實際上,全球化與國際化并不相同,國際化的立足點是在國內,是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市場。全球化的立足點卻是整個世界舞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是要對整個全球資源和國際市場進行有效的配置?!?/p>
觀察紫光在存儲產業上的運作來看,其實就是在力求實現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歐美的研發、中國臺灣地區的封裝、中國大陸的制造……
對于這種發展趨勢,中科院微電子所葉甜春也有明確的表態:“集成電路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發展集成電路必須強調自主創新,但同時也要開展基于自主創新的國際合作。只有通過創新才能掌握主動權,也只有加強基于自主創新開展的國際合作,才能融入全球市場,在全球化的舞臺上發揮影響力。”
“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中心,正在向亞洲轉移,特別是中國,既是電子信息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也是最大制造基地,企業需要貼近客戶,縮短供應鏈,與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更好地互動,也需要在研發上與國際最先進的科技中心相連接。所謂全球化,就是創新全球化、資本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場全球化。紫光集團的定位是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集團。它的發展必然是面向全球的。這對公司的未來將帶來有更大的增長機會。目前,與紫光已形成股權合作伙伴和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企業,已經有了英特爾、惠普、微軟、西部數據等一長串全球行業巨頭。這種定位意味著紫光集團未來的發展是一種全球化協作?!壁w偉國說。
技術創新,從國際兼并到自主研發
“重科技”是趙偉國經常提到的一個詞。“什么叫重科技?首先,它一定是高科技,其次,它一定是基礎性的,對國家戰略、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具有重大的影響。再次,它的技術門檻一定很高,一般人玩不了。紫光集團的發展目標和前進方向,就是要打造成為一家真正擁有‘重科技’的企業集團。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中國需要在科技領域自己的太平洋艦隊?!?/p>
重科技企業必然是以技術驅動,而非商業模式驅動。這樣的企業要想成長必然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如上所述,紫光的多次國際并購、合資合作,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了專利技術。隨著新的戰略調整展開,全球化戰略被注入新的內涵,同樣的紫光集團在科技戰略上也有了新的調整,開始更加強調自主研發。
日前,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宣布,清華控股未來5年將投入500億元研發經費,并發起設立1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用于推進“重科技”成果的產業化。500億元規模的研發投資,標志著清華控股也已經把打造“重科技”集群放在了發展目標的首位。而這,又恰恰是以“創建世界一流高校”為目標的清華大學的“初心”所在。
“紫光集團自完成對展訊的并購以來,已經投入約60億元進行新技術的研發,未來幾年研發總的投入肯定會超過300億元。包括存儲領域在內,紫光今后的研發投入會更加驚人。重科技領域的研發只能是打硬仗,步步為營、矢志不移、咬緊牙關,在戰術層面真的沒有什么巧可取?!壁w偉國指出。
不過,紫光集團也不會放棄通過并購與合資合作獲得專利技術的途徑。“雖在戰術層面不能取巧,紫光可以在戰略層面尋找出奇制勝的機會,包括通過大手筆并購,在相關領域建立知識產權積累,通過資本獲得入場券。在高科技領域的知識產權的積累好比是跑馬拉松,別人已經跑了20公里了,我是找了輛汽車,開20公里路,下來和他一起跑?!壁w偉國幽默地說。
截至目前,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通信、銳迪科、紫光國芯、紫光股份、新華三等企業擁有技術專利總計已超過1萬項,其中三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和三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總結來說,企業的科技創新需要采用研發,兼并及合資與合作三駕馬車,三者都十分重要,需要齊頭并進。當然根本還是自主研發。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紫光集團將更加綜合地運作這三個手段,而自主研發的份量將變得越來越重。
市場策略,從入局者到平衡者
近日召開的“2016清華控股·第一財經夏季達沃斯主題論壇”上,趙偉國的一個表述值得關注:“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和合作共存的時代,我認為紫光的目標定位用‘平衡者’這個詞更加恰當。在移動芯片領域,我們是高通和聯發科的平衡者;在網絡和通信領域,我們希望成為華為的平衡者和思科的替代者;在未來的存儲芯片領域,我們希望成為三星的平衡者?!?/p>
這是趙偉國對于未來紫光集團市場競爭策略的全新表述。目前,紫光重點布局在三大領域:移動芯片、存儲器以及企業網絡市場。實際情況是,這三個市場都有著強勁的競爭對手。移動芯片領域是高通、聯發科,存儲器領域是韓系雙雄(三星和SK海力士),運營商網絡設備領域則是華為、思科。
事實上,紫光集團在上述領域也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2015年紫光展銳芯片出貨達7億套片。展訊CEO李力游預計,展訊加銳迪科2016年營收將突破20億美元。根據IDC數據,2015年華三通信在中國企業網路由器和交換機份額分別為31.52%和27.84%,連續四年牢牢占據榜首。新華三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表示,新華三和華為是國內市場為數不多的擁有網絡、計算、存儲三大主導線的全業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在運營商核心路由產品和運營商以外的企業級市場上,新華三和華為各有所長。
紫光集團一直將“從芯到云”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核心,紫光展銳的移動芯片、紫光國芯的智能卡芯片與未來的存儲器,以及新華三的企業網絡,都是圍繞這一核心而展開的。“隨著業務的展開,未來還會有更多新的產業板塊加入紫光集團的陣營?!壁w偉國表示。
就在不久前的6月30日,紫光集團與世紀互聯集團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紫光互聯,并與微軟簽訂合作協議,致力打造混合云平臺,并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中立、安全的云計算和混合IT解決方案。這也許只是冰山一角,在趙偉國的頭腦中,正在用一種全球化的資源布局思路,下著一盤更大的棋。畢竟,面對事實上已經具有壟斷地位的行業巨頭,要做“平衡者”,還有許多艱難的路要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