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未來IoT聯網裝置數量將呈指數性成長

        未來IoT聯網裝置數量將呈指數性成長

        作者: 時間:2016-07-12 來源:DIGITIMES 收藏

          隨穿戴式裝置與(InternetofThings;)興起,針對裝置小體積、極低功耗的需求,廠商紛開發強調極低功耗、整合Sub-GHz甚至2.4GHzWi-Fi/BLE(BluetoothLowEnergy)等無線通訊技術的微控制器(MCU)/模組,IoTMCU市場規模在2022年預估可達35億美元以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917.htm

          各MCU廠對IoTMCU均會提供Linux/RTOS(RealTimeOperatingSystem)或其它開放來源作業系統(OS)、驅動程式、中介軟體或聯網堆疊的軟硬體統包方案(TurnkeySolution),但開發策略有許多差異。

          IC設計公司會以過去自家曾開發的MCU做整合,像恩智浦(NXP)的JN-516XMCU,德儀(TI)的SimpleLinkCC430MCU;也有些是買安謀(ARM)以外的MCU矽智財(IP),如大陸樂鑫信息(EspressifSystems)的ESP8266/ESP32系列,采用的是被益華電腦(Cadence)購并的Tensilica公司的XtensaMCUIP。

          安謀Cortex-M鎖定低功耗穿戴式應用及IoT市場,也成為各MCU廠競相選用的矽智財。MCU廠會適度刪減既有IP運算效能/規格,輔以多樣化Wi-Fi射頻(RF)晶片或整合功能,以做好市場區隔,例如挪威NordicSemi的nRF51與nRF52系列、德儀的3100/3200MCU、芯科(SiliconLabs)的WirelessGecko系列系統單晶片(SoC),至于聯發科的LinkItMTS2502A處理器則是采上一代ARMv7處理器架構。

          擁有晶圓廠的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如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則設計取向完全不同。英特爾從Atom處理器后,是針對穿戴式/IoT裝置重新打造QuarkSoC,并積極推動IoT平臺OpenConnectivityFoundation(OCF)標準。三星則是以取得第二矽智財來源(SecondSourceIP)為策略,除手中掌握ARM處理器架構外,也向ImaginationTechnologies取得MIPS矽智財以達多樣化選擇,并建構其ARTIKIoT模組家族。

          因應未來數年IoT聯網裝置數量將指數性成長,業界也提出低功耗長距離無線技術LPWAN(LowPowerWideAreaNetwork),例如Sigfox、LoRa(LongRange)或正在制定階段的LTE-M等,此將是下一波IoTMCU搭配甚至整合的觀察重點。



        關鍵詞: IoT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水富县| 吉安市| 博爱县| 澄江县| 华坪县| 昌黎县| 泉州市| 万源市| 沙河市| 巴彦淖尔市| 芜湖县| 嘉禾县| 聊城市| 陵水| 兴隆县| 石家庄市| 南安市| 抚顺市| 龙胜| 钦州市| 化州市| 郯城县| 宁津县| 辽宁省| 黔西县| 偃师市| 共和县| 潍坊市| 盐池县| 界首市| 铜川市| 南汇区| 陆河县| 芒康县| 通河县| 禹州市| 双峰县| 兴海县| 彭阳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