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延遲退休:大力發展激光電視?
剛剛在歐洲杯刷屏的海信又迎來重大人事調整。在最近一次海信集團高管內部會上,總裁劉洪新傳達了青島市的決定:延長周厚健退休年齡,退休時間不定,主要看身體狀況。理由是“有利于企業家精神和財富的延續,也有利于海信的持續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903.htm2015年7月,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接受專訪時,首度透露將于兩年后年滿60歲時退休。現在看來,他還得為海信再站兩年崗,打完“加時賽”。
「 海信會有變化嗎? 」
周厚健的接班人、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說,海信將堅持以家電為基礎、相關多元化的轉型方向,海信一貫的穩健風格不會變,“要把利潤擺在長期突出位置,嚴控資金風險,把投資損失和經營損失降到最低”。
嚴控風險正是劉洪新最擅長的。他上任集團總裁4個月后,就止住了海信連續13個月的業績下滑,是周厚健最合適的接班人選。
「 激光影院PK OLED 」
作為彩電廠商中兩家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海信和創維都堅持硬件至上、顯示為王,不過創維選擇了OLED技術,而海信一直在力推激光影院。由周厚健本人親自出任激光影院的產品經理,這也是他最看重的創新產品。
海信正在加速推進大屏激光影院產品。7月7日,海信在青島推出了100吋4K超高清激光影院,這款超短焦激光影院實現了830萬像素分辨率,售價為69999元。同步發售的還有售價49999元的88吋激光影院,海信希望用它打動高端用戶,讓電影院走進每個家庭。
激光影院和OLED哪個更有前途?劉洪新堅定地認為,OLED離市場化還有很長時間,“OLED現在做的企業很少,技術要成熟,一定要大家都來做,才能降成本。”所以激光影院還有機會在OLED普及前搶走高端用戶。
海信電器副總經理高玉嶺認為,OLED在技術上有其無法克服的缺陷,由于OLED的發光面、成像面和觀看面三位一體,不像LED的背光和液晶面板分開,因此OLED降成本難度更大。而液晶則在短時間內迅速普及,并衍生出LED、HDR、量子點等技術。
從市場層面來看,OLED發展低于此前預期,LG 2015年全球OLED電視銷30萬臺,而中國市場全年彩電銷量就有4500萬臺。創維2016年 OLED的銷售目標是10萬臺,在創維整個1700萬臺彩電銷售目標中占不到一成。
一年前市場上只有海信一家在推大屏激光影院,現在又出現了中科極光等三家企業,劉洪新稱,已經有彩電企業找到海信希望合作激光影院,這個高利潤的細分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參與者。
「 利潤至上 」
劉洪新完全繼承了周厚健的做法,堅持不公布銷量,即使在歐洲杯打出“中國銷量第一”后依然如此。
劉洪新解釋說:“我們說自己是第一沒有任何問題,中怡康公布海信電視連續13年占有率第一。但第一這個說法本身沒有意義,第一背后的本質是有意義的。企業到底靠什么來爭第一?海信不公布銷量,因為我們更看重銷售額,財務報表上真正帶來利潤的是銷售額而不是銷量。”
根據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報告,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液晶電視銷量2300萬臺,由于下半年旺季促銷記者,通常銷售好于上半年,預計全年銷量4800萬臺,比2015年的4400萬臺增長接近10%,增速明顯提高。市場正在恢復,誰做好準備,誰就有可能切走更多蛋糕。
量雖然恢復了,但彩電單價卻在降低,這也是彩電企業利潤壓力的主要原因。所以各家企業都在力推高毛利產品,拉升均價。而售價數萬元的激光影院定位高端,均價高,是未來重要的增長點。
激光電視瞄準的85吋級以上市場絕對量不高,2015年銷量6萬臺左右,但增速很快,預計2016年銷量就會達到20萬臺。海信還在計劃推出88吋以下產品,爭取讓更多人接受激光。在這個細分市場上,激光影院有希望依靠性價比圈到更多用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