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取代人真不是危言聳聽 它讓亞馬遜省了至少25億美元
用機器人取代人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824.htm現代倉庫常常像個長方形的大盒子,天花板高40英尺,兩側都有裝卸站,倉庫外往往數千個停車位,在購物高峰期到來時方便工人停車。最近,零售商要求倉庫做到盡可能平整,這樣一來,管理倉庫內機器人大軍的技術人員工作起來就會更加方便。
雖然對于產業工人來說,自動化一直都是一個威脅,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情況會變得更糟。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有85.6萬倉庫工人。大衛·伊根(David Egan)是商業房地產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的美洲工業研究主管,他說這些工人的平均工資大約為每小時12美元(約合人民幣80元)。美國正在考慮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力成本將會增加,尤其是在靠近城市中心的位置——零售商要想實現當天配送,就需要在這樣的位置建立倉庫。
在自動化配送中心里投入資金,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好處,雖然它的代價是,越來越多在倉庫業謀生的美國人將會失去工作。從長期來說,機器人的成本不僅可以比人力成本低,而且在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比如說在圣誕節期間,機器人可以幫助零售商應付暴增的工作量——這是困擾很多大型零售商的問題。而且機器人有助于提高速度和準確性,提高倉庫的每英尺平方英尺空間的生產率。目前,電子商務的增長正在推高商業地產的租金。
由于這些原因,大部分大型倉庫都已經開始在試驗新的自動化方式。 “一些公司大張旗鼓地開展實驗,但大部分公司都至少在一個倉庫開展試點項目,” 科爾尼咨詢公司的合伙人拉吉·庫馬爾(Raj Kumar)說,比如沃爾瑪就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處理電子商務站點的服裝類產品了。此外,沃爾瑪還在嘗試用無人機給倉庫的貨架拍攝照片,目的是減少用來編制庫存目錄的時間。
“倉庫是科技程度很高的地方,” Locus Robotics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布魯斯·韋爾蒂(Bruce Welty)說。“因為實現自動化是降低成本的唯一方式。”該公司開發的是那種與人類并肩工作,而不是取代人類的機器人。
亞馬遜的低調神秘
亞馬遜似乎意識到了一件事: 當其他倉庫變得更有效率時,亞馬遜的倉庫也必須進一步提高效率才行。它的機器人實驗室坐落在馬薩諸塞州,周圍有很多電子公司和生物制藥公司,亞馬遜正在進行各種自動化嘗試,希望能削減成本。除了Kivas之外,亞馬遜還在開發無人機。而這只是它向公眾透露的那部分情況。
有分析師猜測,亞馬遜可能還在實驗無人駕駛卡車。
今年3月,亞馬遜在加州一個度假勝地主辦了一個秘密會議,很多機器人公司都派出代表參加。會議持續了3天,舉辦了從人工智能到太空探索的各種研討會。與會者包括英特爾和豐田汽車公司的代表,各種企業的機器人專家,以及近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遠至瑞士蘇黎世的大學的很多學者。電影導演朗·霍華德( 1995年執導過《阿波羅13號》)也在會議上露了面。貝索斯當然也參加了會議。他一邊品嘗單一麥芽威士忌,一邊與客人攀談。
亞馬遜警告客人不要透露會議細節。總部位于西雅圖的亞馬遜對自己的機器人計劃緘口不言。而且收購Kiva至今已經四年了,高管們仍然對這起收購案幾乎只字不提。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貝索斯才會透露一點和機器人有關的風聲。
2014年時,貝索斯說,亞馬遜的無人機艦隊已經迭代到了第10或第11代。今年6月,他透露說,亞馬遜一直在致力于開發人工智能,至今已經有四年,公司的人工智能部門現在有1000多名員工, “在未來20年里,這會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可能會超乎你的想象,”他說。
今年早些時候,亞馬遜把Kiva改名為Amazon Robotics。亞馬遜在LinkedIn上發布的招聘啟事稱,它的機器人團隊正在招聘一個領導,幫助搭建“新的機器人平臺”。
哪些工種面臨被取代的危險?
這些技術顯得前途無量,但是,機器人不會完全取代人類——至少不會很快取代。業界認為,在一些很細致的工作中,比如確保正確的商品被放入正確的箱子時,人類的表現仍然比機器更好。
一些新的機器人系統可以把商品從貨架上取出來,例如匹茲堡的IAM機器人公司就提供這樣的機器人。它使用一輛自動駕駛的小車,上面有一個旋轉臂,可以用吸盤抓取比較小的物品,比如藥盒。但即使是采用這種方式,也需要一個員工小心仔細地擺放貨架,這樣吸盤才能準確抓取物品。
在倉庫里,大約有一半的員工做的是比較單調而費力的工作,比如搬運東西。這類工作很艱苦,員工每天的步行距離常常超過十英里。隨著新的機器人出現,這類工作被取代的風險是最大的,在庫存量巨大、裝箱操作復雜的電子商務倉庫里尤其如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