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通訊展看長飛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拉丁美洲FTTH峰會、漢諾威國際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技術展、美國光纖通訊展及研討會、慕尼黑上海光博會、俄羅斯國際信息通訊設備展……2016年尚未過半,長飛的腳步就幾乎遍布各大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442.htm日前,長飛公司攜新品回到了東南亞這一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第十次亮相新加坡亞洲通訊展,帶來了業界最尖端的技術和產品,也展現了國際化發展的努力與成就。
路徑之變: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2015年,中國光纖光纜行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利好。中國的光纜需求量首次超過2億纖芯公里,在全球總市場中的占比達到55%。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發展也開始快速提升。在寬帶上升為戰略性國家基礎設施的全球性趨勢下,在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走出去”已經成為中國光纖光纜企業的必然選擇。
在“走出去”的路徑選擇問題上,大部分傳統制造企業都選擇了以人口紅利換來的成本優勢在國際市場進行價格拼殺,以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但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單純的價格戰所帶來的產業沖擊是毀滅性的。
在這一點上,長飛有著自己的理解。
“中國企業海外拓展目前仍局限在低價等低層次,相對國外市場注重的專利、客戶關系等,手段較為貧乏。”長飛公司總裁莊丹指出,“我們應當做美、日企業幾十年前在中國市場做的事情,到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地區,以技術換市場”。
在這樣的國際化路徑選擇下,東南亞已經成為長飛最大的國際化舞臺。2014年年初,長飛與印尼PTMonas公司共同出資1000萬美元成立印尼首家光纖制造公司,長飛持股70%。當年年底,長飛又與雅達娜蓬光纖光纜公司在緬甸設立光纜廠,新增光纜產能200萬芯公里。今年8月1日,印尼光纖廠將正式投產,預計到年底產能將達到300萬芯公里。
為實現對非洲的輻射,2015年長飛在南非成立了初期設計光纜生產能力為100萬芯公里/年的子公司。“十三五”期間,長飛還計劃每年在海外開設一家企業,以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交貨周期短、服務本土化等的需求。
與許多走國際化路線的企業所不同的是,海外建廠對長飛來說并不是簡單的生產本地化,而是資本、人才乃至技術輸出的一個載體。據介紹,海外興建的工廠都多多少少地引入了長飛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的設備,例如拉絲塔,同時還引入了長飛多年來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經驗與成果。
1991年,長飛拉出了第一根光纖,但技術是荷蘭引進的,設備也全部來自國外,而且只能按照外方的標準和規格生產。而今天,長飛帶著中國的標簽走出國門,技術經過了消化再創新,設備也實現了完全的自主設計制造,并在國際標準的制定中有了重要的發言權。二十多年間,長飛從技術引進轉為技術輸出,底氣十足地邁出了“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技術之變:從“拿來主義”到“自強自立”
目標決定高度,路徑決定成敗。對技術的堅持和對創新的執著,幫助長飛實現了在技術輸出鏈條上的角色轉變和在國際化進程中的供給方定位。此次新加坡亞洲通訊展所展示的三款高技術含量新型光纖,就是長飛在光纖光纜領域技術深耕的集中體現。
遠貝超強G.654光纖是長飛去年3月發布的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110平方微米和130平方微米的兩個型號已經應用到中國聯通兩條干線的試點建設中;另外也有運營商正在采購,并有部分產品已出口印尼,用于海底光纜上陸站到市區機房之間的連接。
“隨著數據量的激增,干線網絡對容量和無中繼距離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超低損光纖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展會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未來的網絡升級將廣泛用到波分復用技術,而波分復用技術的中繼成本非常高,提升光纜的無中繼傳輸距離將能有效降低干線的建設和運維的總成本”。
G.654光纖衰減的國際標準是0.18dB/km,而長飛已將遠貝超強G.654光纖的衰減典型值降至0.162dB/km。未來,長飛將集中技術力量進一步降低損耗,保持與國際尖端企業的同步。同時,還將改進工藝,進一步降低成本。
展會上,長飛還同時展出了G.657.B3光纖和寬帶OM4多模光纖。G.657.B3具有良好的抗彎性能,作為隱形纜的纜芯可以很好地滿足光纖入戶過程中室內布線的美觀需求。寬帶OM4多模光纖可在一根光纖中實現4個不同波長的波分復用,主要用于數據中心內部機柜之間百米內的連接。
普通的OM4光纖只能用于850和1300納米波段,而寬帶OM4光纖可用于850-950納米窗口內的所有波段。以40G數據中心為例,原來需要8根10G的光纖來完成雙向傳輸,在接頭處還需要通過MPO光纖連接器做成光纖陣列,而現在只需要2根寬帶OM4光纖就可以完成,而且用普通接頭即可實現。這將有助于數據中心內光纖用量的減少和機房設計管理的簡化。目前,寬帶OM4光纖的IEC標準仍在討論中,而長飛的這款光纖已經實現了量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