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入PC市場 華為的著力點在哪?
第二個問題是渠道。當下的PC,商務用途是大頭。而商務PC的采購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說要進入政府采購、企業采購名單,又或者是和系統集成的整體解決方案打包銷售。這些是傳統PC巨頭的強項,華為在這方面幾乎沒有積累。我認為,華為想一開始就強攻這些渠道必定會吃力不討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643.htm應該看到的是,PC依賴商務渠道,一方面是個人消費需求偏向了手機和平板電腦,另一方面也和傳統PC自己不爭氣,沒有做好體驗有關。如果HUAWEI MateBook經過迭代改善,在輕便性、聯網便捷性、快速指紋解鎖開機、數據云同步等方面做好,在BYOD的需求下,借助手機渠道和電商渠道,比較符合HUAWEI MateBook“攪局者”的定位。
第三個問題是專利壁壘。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PC巨頭,都積累了數以千計的專利。手機廠商進軍筆記本領域,很容易就會在專利問題上觸雷,這在歐美市場更為明顯。對于全球化布局的華為來說,隨著HUAWEI MateBook的推陳出新,專利問題是遲早繞不過的坎。不過,在飆專利數上華為從不缺底氣,傳統PC廠商的軟肋是通信技術,當遭遇專利訴訟時,國際上不乏專利互換、交叉授權的案例,華為完全可以照此辦理,用通信技術的專利進行交換。
當PC“輕”到可以被刮起 風口紅利就會到來
在短線看,華為殺入PC市場,對企業整體利潤率短期會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宣傳和渠道成本,光靠一兩款產品的銷售,顯然無法抵消龐大的投入。
但是從長線看,華為做筆記本更多是從生態上的考量,據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PC出貨量為2.762億臺,雖然全球PC市場近幾年持續在遞減,但是市場上PC的保有量數以十億計,這些產品大都和移動互聯網脫節,因而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長。
隨著手機廠商的加入,如果筆記本真的像智能手機那樣越來越輕薄易用,那么遲早會迎來更新換代的“引爆點”,會形成龐大的、高價值的商務入口。正如智能手機那樣,在這個入口上可以嫁接其它服務,帶動和構筑完整的生態。
這有點像當年,微軟利用自己龐大的現金流,強行殺入游戲主機市場,據統計,微軟為第一代XBOX投入了50~70億美元,并產生了巨額的虧損。后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XBOX的收入逐年增長,在2015年的營收達到了91億美元,利潤超過10億美元,牢牢地握住了客廳娛樂的市場,光是XBOX的品牌價值就不可估量。
手機廠商如果沒有PC業務,在PC移動化進程達到爆點時,很可能就會踏空重要的商務入口,在這一領域受制于人。因為移動商務是高價值服務的理想嫁接地。所以華為不顧當前利潤的得失,切入PC市場,為的當然不是PC制造的毛利和營業額,而是先把可能的風口先把住,如果移動商務勁風吹起,受益者將會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手機廠商。
我一直認為,筆記本電腦本不應該遠離移動互聯網,只是老邁的Wintel聯盟和習慣于寄生在Wintel聯盟下的PC廠商們,延緩了筆記本電腦的移動互聯網進程。而HUAWEI MateBook,是倒向傳統PC行業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如果能帶動更多的手機廠商,把手機行業的迭代速度和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帶入PC行業,那么PC行業移動互聯化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HUAWEI MateBook不會一蹴而就,可能需要迭代到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時,HUAWEIMatebook才能真正被消費者和渠道所真正認可,但我對華為這種跨界攪局者報以樂觀的期待,也堅信華為在PC界激起的“鯰魚效應”,將為PC行業帶來積極的效果和深遠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