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臺灣扭轉產業的最后一次機會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一詞從前年熱到去年、卻從去年轉淡到今年,在新科技不斷涌現、產業正站在十字路口的當下,我們該如何想象物聯網的未來?科技就是不斷的Up&Down、Up&Down。最近,談論物聯網的聲浪變小,去年最多人談的是萬物聯網、談蘋果的Apple Watch。今年科技產業在談什么主題?談AI、談VR、談電動車。這意味著新的科技就要來臨,新一波的產業變動就要來了。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今日就以《物聯網的未來想象》為題在NTU Startup Day發表演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899.htm
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產業下一個重點應用?機器學習
今年3月,AlphaGo與世界棋王的對弈掀起AI浪潮,大家談論著人工智能的時代會不會來臨?機器會不會取代人類?簡立峰認為,其實這些都是過度想象。AlphaGo的成功只是一個很會下棋的程序,人類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充滿智能,而AlphaGo只是其中一件。而今天這件事為什么大家覺得影響這么大?因為大家覺得圍棋很難,但人類有很多能力,直覺、聯想、創造、決策都很難,到目前為止,計算機圍棋下的好不等于其他都做得很好。
但人工智能、AlphaGo、圍棋,這些東西湊起來是什么?答案是:機器學習。機器學習又是什么?簡立峰解釋,當你在某個問題上,你有龐大的數據,而這個數據很有價值,可以轉換成計算機可以使用的知識時,它就可以透過計算機自動學習產生智能,AlphaGo證明了這件事。
“短期內的人工智能叫做兩個詞,一個叫做大數據、一個叫做機器學習?!焙喠⒎逭f,AlphaGo告訴大家的是在人工智能時代,透過數據訓練計算機自我學習的方法,這其實在生活里通通都有,例如在用Gmail時發現垃圾郵件被篩選掉了;Uber知道什么時候要依據車子的調動狀況來調漲車費。所以,什么是物聯網的未來想象?他認為,這個時間點要注意的是機器學習。創業最好的方法是通過網絡,網絡是通過寫程序。而你的程序加上網絡,如果未來可以取得數據,用上機器學習的方法,你會取得下一代科技,在各行各業發展智能服務。
物聯網是臺灣要扭轉產業的最后一次機會
簡立峰說,2000年,是Internet of Computers,這叫Web;2008年,是Internet of Smartphones,這叫移動互聯網;現在,是Internet of People,這叫社交網絡;未來,我們不知道會是什么,會是Internet of Watches、Internet of Cars......也或許這些都不會成?所以才叫做Internet of Things IOT。物聯網的想象很簡單,就是任何除了手機以外,未來能夠上網的平臺,但最有價值的是平臺上頭的智能服務(Intelligence Service)。
簡立峰認為,物聯網就像霧里看花,機會在里頭、人人沒把握。但物聯網不再是移動手機的未來,不應該再注意手機、車子,而是應該注意新的需求。物聯網給了很多新的平臺,可是重點是,上面的智能服務是什么?臺灣要扭轉產業的最后一次機會,是把握物聯網,但不是把握硬件,這不是意味著要放棄硬件,而是要把握硬件可以發展的智能服務。
手機的下一步,來自更多硬件的誕生。以往1990年代做PC,硬件有一億臺,帶動臺灣PC產業發展;到了2008年,全球手機的需求變成十億,臺灣代工的獨有性逐漸消失。根據Gartner的報告,到了2020年,卻是一百億個連網單位量?!拔覀內衾^續做硬件,我們還是會有未來,但贏家是誰不知道。你不能只是看硬件,你要看在這些平臺上還有哪些應用還沒被挖掘,你就應該要去挖掘。”
簡立峰說,過去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物聯網是“the next big thing”是對的,但這只能說對臺積電是對的,因為不管你做什么硬件有沒有成功,你都得用芯片。不過,如果你是一般的電子公司,你又做眼鏡又做手表又做表帶,如果都失敗那公司就倒了。所以big thing的市場很大,卻不是人人可以全拿。臺灣在物聯網領域絕對不是沒有機會,像是根據Apponions在2014年調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物聯網公司排名中,來自臺灣的聯發科就拿下第9名。
“我們常??此ヅ_灣,一直覺得臺灣不如以前。但我從以前活到現在,我從來就沒有覺得很好,也沒有覺得很不好”。
簡立峰說,任何時代都有機會、都有進展。科技像浪潮一樣,重點是你要看到下一個機會。臺灣的教育是單線發展,未來要發展服務卻是跨行業跨領域。他強調,在物聯網中,重點不在純粹的硬件本身,廠商要著力的重點是服務。例如,現在談物聯網,很多人的想象是穿戴式設備,讓你的衣服也可以連上網之類,雖然現在連他自己都還想不出來衣服到底為什么要上網?
“但如果只要有一個人知道為什么,那或許我們的紡織業就起來了。現在,我希望知道那個(為什么)的人會在臺灣?!?/p>
科技都在那里,重點是成功的應用
科技都在那里,要如何成功地應用卻非常困難。簡立峰舉例,像是Nest帶來最大的價值其實在于節能。為什么?因為美國是差別電價,當大家都不用的時候會特別便宜、大家都用時會特別貴,你買一個聰明的電表回去幫你省錢、幫你賺錢,這就是消費者要的角度。“重點不是我做一個東西然后它可以上網,這根本不用講?!?/p>
另外,像是視頻監控,它也跟純粹的硬件科技無關,它是一個“需要被信賴的產業”,物聯網里絕大多數的服務,跟現在手機的nitch point都不一樣,不是你想買就買,未來智能家居、智能汽車跟你的人身安全保障有關,這時候新的概念就出來了,所以這會是為什么保險公司或許會跟物聯網產業連在一起,這也是一種根本思考邏輯的轉變。
談創業:沒有比臺灣更好的地方
簡立峰認為,我們常常覺得臺灣正在停滯、面臨困難,但其實不用這樣思考。一個產業面臨瓶頸,意味的是下一個產業會起來。創業就是最大的力量,關于軟件、網絡的創業是最有效率的,真正的產業翻轉最好的地方在校園,四年就有一批新的人進到市場。
“產業正在模式轉移,現在創業,比10年前都還好。所有人在看未來,多數人看到的是恐懼,創業的人看到的是機會。”
他說,網絡是臺灣的關鍵新產業,物聯網也是。臺灣已經有很多表現很不錯的公司,例如Gogoro、Appeir、Pinkoi、雷亞游戲。
臺灣有什么強的地方?臺灣是亞洲最強的工程師的中心。根據Mozilla今年2月的報告,臺灣App技術人才名列全球十大,臺灣人對App的態度很多元,臺灣是最好的user testbed,這里理論上應該要有最好的科技人才。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看懂軟件、人才的價值。
“把自己拉高、跟國際接軌,你會看到市場,你會看到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臺灣是全世界最繁榮的十字路口旁邊的暗巷,走出去很繁榮,轉進來很安靜,世界上沒有這么好的地方?!?/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