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與莆田二者為何總是相愛相殺?
而在莆田系看來,混亂競爭的結果是利潤大多進了百度的“口袋”。一些小型莆田系醫院因為“買不起”廣告,開始想別的辦法。上述曾在莆田系醫院工作過的人士對財新記者介紹稱,因為百度推廣價格太高,“幾個老板就一起出資,以一家醫院的名義來申請通過審核,客戶在點擊后進入人工服務,這些服務人員再把客戶引到不同的醫院。”該人士稱,到后來,這些小醫院通過這種方式也承擔不起百度的廣告費用,只能停了百度推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631.htm黃昕告訴財新記者,從三年前開始,莆田人就已經意識到內部競爭以及過于依賴百度的問題。但苦于百度的壟斷地位,以及莆田系并未形成品牌優勢、技術優勢,無法依靠服務和醫療質量吸引病人,莆田系的老板們只能繼續“飲鴆止渴”。
莆田系轉型不易
最近十年,莆田系公認的四大家族詹、林、陳、黃氏均開始了不同形態的轉型。同時,莆田系里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輕人們,也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做著醫療及其他生意。
大家族轉型的方向大同小異。除了涉足科技、影視、物流、黃金等其他領域,這些莆田系里的中堅力量們也開始“舍得投入”,“做中長期醫療投資”,比如投建高端專科醫院、綜合性醫院等;同時,他們也引入投資基金、推動企業上市。
以詹氏家族為例,以前以承包公立醫院以及代理高端設備為主的詹國團,2005年投資創辦了首家商務部和衛生部批準的民營綜合性國際醫院新安醫院,這家醫院歷時四年才建設完成。詹國團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該醫院投資將近2億美元,當時預期是四年持平,但直到2014年才達到盈虧平衡。
而同為詹氏家族的莆田健康商會執行會長詹陽斌,早期創辦凱林醫療公司起家,于2005年后組建了集投資、醫療、藥品、器械、科技、傳媒為一體的北京民眾集團,詹陽斌同時也是其集團旗下上海萬眾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就在最近,該公司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創辦了上海天佑醫院,該醫院3月30日在同濟大學滬西校區內開放。
從天佑醫院的官網可知,該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綜合型醫院。開放床位520張,設有32個臨床醫技科室,醫院在提供醫保基本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探索開展個性化特需醫療服務模式。
此前,莆田系醫院“醫生素質差、水平差”的批評很多。天佑醫院的院長范關榮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據業內人士介紹,不少當地知名醫院如瑞金醫院、同濟醫院的知名醫生,也已投奔到天佑醫院。
“不管是在技術上、人才儲備以及科室建設上,還是在醫院的管理方面,不少莆田系醫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位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介紹。
和老一代莆田人不同的是,年輕的莆田人開始刻意跟莆田系劃清界限。不少年輕人開始在移動醫療等其他領域創業,也開始出國留學、上各種管理培訓班,與過去“素質較低的農民”做明顯的切割。
前述“莆二代”對財新記者介紹,詹家在當年與王海的沖突后轉戰海外,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發展得很好,近年又轉回國內做從藥品、器械到醫院的全產業鏈,給莆田系震動很大。莆田系四大家族也紛紛將子弟送往國外留學,現在主要管理者基本都有MBA、EMBA學歷。他介紹說,“莆二代”有做醫院的,但主要是做物流、醫療器械和服務。服務主要指為醫院提供服務,比如培訓、物資供應以及體檢服務等。
上述“莆二代”自己則是“做互聯網的”,即幫助醫療機構在微信、APP、微博上做營銷推廣等。“我們也做諸如腦微波催眠、男女性事、尋醫問藥、女性社區等APP,現在還處于積累客戶階段,后期才能商業推廣。”該人士稱,目前已和一些醫院展開合作,比如伊萊美等。
也有不少莆田系連鎖醫院開始引入新的基金投資,如安琪兒醫療、博生醫療等,吸引了鼎暉投資、紅杉資本的加入。資本的介入對于醫院的品牌、運作模式和管理都有了要求和規范。
莆田市政府也在推動這一變革,正籌劃建設福建醫療健康產業園,打造一個醫療健康產業集群。同時,將籌建莆田市藥械生產交易中心,建設依托莆田、覆蓋全省、輻射全國的醫療易耗品生產基地、采購交易市場等,通過抱團進一步降低醫院藥械采購價格。
一些產業投資者的加入,也在推動莆田系的轉型。2008年,鼎暉PE入股博生醫療,成為首家注資莆田系的機構;2010年,鼎暉創投和清科創投聯合投資莆田系另一家醫院安琪兒婦產1億元,2013年12月,國內又一家頂級VC紅杉資本成了安琪兒的B輪投資者,注資數億元。
投資人均強調稱,他們投的是“第二代莆田人”。和上一輩相比,這些人受過更好的教育、更有遠見、更懂管理,同時他們可以借助第一代莆田人的社會網絡,是醫院經營領域里最有潛力的一撥市場管理者。
2013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泰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聯合莆田系的新生力量——兼任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華夏醫療集團董事局主席的翁國亮,共同成立了“中國醫健聯盟”(下稱醫健聯盟)。目前,醫健聯盟已有16家會員,掌管1000多家醫院,近10萬員工。
.jpg)
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醫健聯盟的輪值主席劉永好介紹,聯盟不僅給平臺上的醫院帶來了上百億元的銀行授信,2014年12月還在北京啟動了中國第一個為非公立醫院培養管理人才的教育項目(HMBA),聯合了上海交通大學、英國鄧迪大學,以培養民營醫院的管理人才為主,并提供工商管理碩士的文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