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巨頭悄然布局 IIoT風云將起
MindSphere被設計為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工業企業可將其作為數字化服務——譬如預防性維護、能源數據管理以及工廠資源優化——的基礎。特別是,機械設備制造商及工廠建造者可以通過該平臺監測其設備機群,以便在全球范圍內有效提供服務,縮短設備停工時間,并據此開創新的商業模式。MindSphere還為西門子的工廠數字化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譬如對數控機床以及驅動鏈的預防性維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629.htm除此之外,頂級機器人制造商之一KUKA和Infosys宣布計劃聯手開發支持企業迎接工業4.0的解決方案——合作的目的是開發一個可讓客戶采集、評估和利用數據以提高自身生產過程的軟件平臺。KUKA將通過建立工業4.0云平臺擴展設備與云系統之間的連接。這些軟件和服務將由KUKA的子公司connyun開發。
飛機引擎制造商羅羅公司(Rolls-Royce)通過收集過去20年引擎數據幫助客戶維護設備,設計更符合需求的產品。
國內則有映翰通開發的設備云,還有華源創世開發的Smart-Plant工業智能云平臺。
工業云是工業物聯網的操作系統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能看出各大巨頭在布局工業物聯網的時候都對工業云平臺情有獨鐘。
為什么會如此呢,物聯網智庫認為,我們可以把工業物聯網分成四個不同的領域:
首先,需要把數以億計的終端工業設備連入互聯網,包括Electric Imp, Particle 以及Arrayent均在設計類似的接入平臺。
第二個重點是連通性,思科公司曾花費14億美元購入了Jasper Technologies,后者正是一家專注于設計機器對機器(M2M)通信的網絡公司,擁有一個可靠的網絡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
第三個領域是數據云平臺,它是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程序開發平臺,就像在計算機世界的操作系統軟件,工業云平臺扮演著核心數據處理和控制的角色。
最后的領域包括軟件應用和服務。它為特定行業,或“垂直”領域市場創建并服務。
作為操作系統,工業云平臺成為了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能夠通過提供強大的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能力,幫助制造業企業收集和處理大量數據。它能夠讓企業無需招聘員工、購買昂貴的專業軟件和制造設備,只要通過平臺終端就能完成產品的設計、工藝、制造、采購、營銷等各個環節。也難怪工業云這么吃香了。
老牌工業企業做工業物聯網更具優勢
其實除了GE、西門子這樣搞工業的,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也把觸手伸向了工業物聯網,就在去年10月,亞馬遜公司旗下的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AWS re:Invent大會上發布了全新平臺AWS IoT,旨在讓制造業客戶硬件設備能夠方便地連接AWS服務,幫助客戶在全球范圍內存儲、處理、分析聯網設備生成的數據。
依托AWS IoT平臺,制造業客戶的汽車、渦輪機、傳感器和燈泡等設備能夠方便地連接AWS服務,從而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存儲、處理、分析聯網設備生成的數據并采取行動。設備連接到AWS IoT設備網關,客戶即可為AWS IoT如何處理它們發送數據,以及當滿足不同條件時為它們所采取的行動設定規則,例如當壓力傳感器報告異常高的讀數或運動探測器被觸發時,讓設備發送警報。
不過,在IDC電信與物聯網研究總監相看來,AWS這個IoT平臺行業特征還不太明顯,滲透到工業領域還不深,還是停留在設備狀態監測等表層,也就是說應用場景還是偏通用型場景。如果做工業物聯網,需要將工業系統與IT系統深度融合,需要對工業應用有很深的理解,而這一領域并不是云服務提供商等平臺類的企業所擅長的,他們更擅長的還是做標準化的服務。所以有人認為GE、西門子這些對OT和IT均有深入了解的企業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更具優勢。
工業物聯網正在推動第四輪工業革命,它將大大改變制造、能源、交通運輸、城市、醫療以及其他工業行業,并幫助企業從傳感器聚集數據,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器效率以及整個工作的吞吐量。具體應用包括運動控制、機器與機器通信、預防性維護、大數據分析以及互聯醫療系統等,工業云平臺由于能夠靈活實現跨區域工業信息服務的部署和交付,已經成為國際巨頭們投入的重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