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及預期,OLED電視被迎頭潑了一盆涼水
當下甚囂塵上的OLED電視居然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消費者卻并不買賬?近日,家電專業調研機構中怡康將之前對OLED電視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預期,由20萬降至12萬-15萬之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546.htm今年初以來,OLED電視一度熱氣逼人,大有在市場上扶搖直上之勢。但這股熱鬧勁似乎僅限于行業內和看好OLED陣營的媒體間,而在銷售終端卻顯得過于慘 淡。根據奧維云網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市場OLED的產量只有2.5萬臺,而終端監測到的零售量僅有5000臺,在5000多萬臺的彩電市場容量面 前可以忽略不計。
關鍵就在于OLED電視在部分企業的強勢推動下成為"網紅",卻沒有解決自身存在的產品技術缺陷,因此在面對競品的技術和市場強大攻勢之下,仍處于市場導入期,距離大范圍的市場普及尚有待時日。
從 OLED自身產品技術和穩定性來看,雖然全力推廣的LG、創維等企業一再強調良品率在不斷提升,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在價格端并沒有較好的體現。OLED的 價格仍然高出同檔次液晶電視一倍以上。市場最便宜的55英寸2KOLED電視也要8000多元,比更高檔次的4K液晶電視還貴一倍多。另外,OLED存在 的功耗大、壽命短等問題也沒有從技術方面得到根本解決,產品的成熟度仍有待提高。
今年以來OLED電視陣營出現擴容,但實際上真正批量生產和市場推廣的企業并不多,三星、長虹只生產出樣機,海信也僅限于在商用領域。從競爭對手液晶顯示技術來看,已經步入成熟期的液晶電視,因為新的技術創新開始在市場上釋放新的生命力。
去 年在海信發布自主研發的ULED顯示技術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撬動一輪對傳統液晶顯示技術迭代熱潮。隨著包括三星、海信、TCL、索尼等一大批企業紛紛 開始圍繞液晶電視展開技術創新:三星推出SUHD超高清電視、海信推出ULED電視、TCL推出QUHD量子電視、索尼推出4KHDR電視。
相 對于OLED電視近九成的原材料和技術都掌握在少數外資企業手中,中國企業在液晶電視上則擁有極大的創新空間和發展自主權。今年,海信推出超畫質8K的 ULED電視,帶來8K、高亮度、高動態范圍的顯示效果,很多技術指標已超過只能做到4K的OLED電視。使用HDR技術的TCL量子電視,在色域、亮 度、穩定性等多方面均有大幅提升,畫質也實現全面突破。
除去市場競爭對手的強大對OLED電視市場普及造成極大的阻力。在彩電技術多元化趨勢凸顯的當下,OLED電視也不是未來顯示技術的必經之路,在下一代顯示技術的較量中面臨著來自激光顯示技術的"蓋帽"。
盡 管在今年五一前夕,少數企業發起了一場OLED電視的價格普及活動。但是,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在OLED電視產品的技術缺陷和使用不穩定性等問題沒有完 全解決之前,單一的價格戰普及并不能刺激市場消費。反而折射出部分彩電企業的OLED電視庫存包袱壓力加劇,以及技術老化和產品貶值等經營難題。
面對這種局面,彩電企業反而應該靜下心來,苦練產品和技術內功,解決OLED目前存在的缺陷,使其更加成熟,才能與液晶電視相抗爭。而不是打著降價普及的旗號,將OLED電視產品技術老化和庫存貶值等風險轉嫁給消費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