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化的創維 將與索尼掰手腕?
彩電越賣越便宜,怎么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89585.htm據觀察,三星和索尼是中國彩電企業最常談論的前輩。三星做電視,擁有非常完備的產業供應鏈,出貨量全球最大。索尼做電視,雖然現在總量在下滑,但是索尼依靠4K電視上中下游硬件、內容、周邊、服務的結合,保住盈利為第一要務。
單就盈利,這點創維和索尼的彩電經營思路倒較為相似,即不管市場和行業怎么變,實體制造企業做生意是以能賺錢、穩增長為核心,畢竟實體制造企業的員工都是幾萬、十幾萬計算。
熟悉彩電界的人士也比較清楚,TCL、海信對標的是三星,創維對標的是索尼。索尼的“工匠精神”,相信用過索尼電子產品的人都不會太陌生。
在2015年進軍臺灣彩電市場時,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透露說:“在臺灣市場,創維將努力向日本企業看齊并力爭超越,2015年松下在臺灣的電視機銷售目標是15萬臺以上,而索尼的目標則是銷售金額與市場占有率第一,這也是我們創維力爭達到的。”
當時創維進軍臺灣,一開始就是采用競爭策略,瞄準索尼,針對索尼的產品功能、造型、價格,制定創維的產品策略和市場策略,逐步搶占日本品牌在臺彩電市場份額。
被厚愛的索尼,OLED化的創維
被外界公認“儒生”總裁的創維集團楊東文,對于創維產品的定位,歸結起來大概是十個字:“先老老實實把產品做好”。
據了解,基本上創維集團每推出一個新的產品或在業績解讀會上,楊東文都或多或少會提及這十個字,這點在創維電視、冰箱、洗衣機、創維空調等產品上也都有所體現。
從產品制造層面來說,創維這點和索尼的產品工匠精神頗為相似。因為消費者是很敏感的,一家企業的產品好與不好,用戶最有說話權。這也是為什么索尼電視失去了世界第一、第二、第三的位置,甚至接下來還可能失去第四、第五名,但是索尼產品的品質依然很受索粉的厚愛。
從產品定位層面來說,這兩家也很相似。創維的4K電視是核心,這點在該公司電視機銷售報告里已經有體現。索尼自獨立分拆運營以來,就專注于附加值高的4K電視,以穩定盈利。
去年,索尼把價格在1500美元以上、顯示影像流暢度的幀速率在120赫茲以上的電視稱為“高端4K電視”。按照他家的分類,在每年約2400萬臺的世界4K電視市場中,高端4K電視占據了400萬臺。索尼的方式,就是把總量降下來,把單價提上去,提高電視的附加值。
而創維在4K方面,則專注在4KOLED有機電視這個新一代高端彩電機種,著眼點是未來的OLED顯示產品設計靈活性。包括可直、可彎、可卷、可曲、可透明,由此衍生出波浪式、圓柱式、甚至任意形狀的顯示設備產品,這就給彩電企業跳出彩電行業圈和當前固定市場提供了新機遇。
當然,話說回來,索尼雖然有工匠精神,但就算是日企里的巨無霸,也擋不住整個顯示產業從日本向中韓轉移的歷史大潮。我們看到,最近很多老牌日本家電企業已經把家電業務甩賣給中國企業,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