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的收購東芝家電 這里有五個關鍵問題
美的的官方是這樣表達的:此次合作是美的落實全球經營的重要戰略步驟,通過與東芝的優勢互補與協同,將在品牌、技術、渠道及生產制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實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89136.htm其次是技術價值。美的稱,5千項白色家電相關專利對美的現有專利是一次顯著擴容,這些專利主要分布在日韓等海外市場,將有效延展美的在海外的專利布局。
再次是渠道價值,可以幫助美的進入東南亞市場。東芝在東南亞市場是一個高端品牌形象,生產基地及銷售渠道都十分成熟、完善,美的可以利用這些資源。
最后是協同價值。二者實現技術共享、制造共享、采購共享、渠道共享,等等,產生1 1>2的效果。
預計2016年,東芝對美的集團的營收貢獻不低于25億美元,約合160—170億元人民幣,這部分是營收增量。
進入美的體系對東芝有什么好處?
合作好比姻緣,好處從來都是雙向而非單向的。對于東芝來說,進入美的體系可以確保其家電產業持續存在。同時,借助美的在中國市場強大的制造、銷售、采購、物流、服務等綜合能力,東芝家電可以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不排除東山再起的可能。可以預見的是,不久我們將在美的專賣店、經銷商渠道里,看到東芝的產品出現。
買來后怎么經營?
和我此前的預測一樣,美的公告稱,本次交易后,美的將最大程度維持東芝家電現有運作方式,繼續堅持東芝高標準的品牌形象、產品品質、客戶服務,短期內不準備做出重大調整,并在品牌、技術、營銷和員工方面保持持續投入,以充分挖掘東芝家電業務的潛力。
獨立經營,是近年來國際并購的通行模式,出發點在于規避國際并購最容易發生的“溶血反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跨文化整合綜合癥”。此前,吉利集團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也是這種模式。
這一經驗是用教訓換來的。十二年前,中國兩家著名企業分別收購了美國IBM PC業務,和法國湯姆遜顯像管彩電業務,剛一接手即一廂情愿地按自己的方式整合,結果導致被收購企業員工極大反彈,經營陷入巨大困難,多年虧損。
當然,我相信無論美的、海爾及鴻海,都不會對收購企業完全撒手不管,但一定會給對方盡可能多的信任和較大的自主經營權,深度整合會等到雙方互相適應了,實現了文化與情感認同之后,再做打算。這是下一步的事了。
并購有無風險?
國際企業間并購,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有無風險?”我只能說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完全沒有風險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
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對國際企業的并購,風險已經大大小于十年前。一則中國企業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對國際企業的收購更像大企業對小企業的收購,強勢企業對弱勢企業的收購,而十年前中國企業對國際企業的收購更像“蛇吞象”。二則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中國企業這么多年來,看到了太多的國際并購案例,對待國際并購的心態平和了很多,汲取了不少經驗、教訓,因此,可以把風險降到較可控的范圍內。
當然,非要說美的對東芝白電的收購會有什么風險,我認為是美的需要對兩個品牌做出從產品到形象的全方位有效區隔,實現差異化經營,至于怎么區隔怎么差異化,需要審慎論證,不是一個高端、一個低端那么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