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械跨國巨頭環伺 聯影這樣的挑戰者能否突圍?
成立不到5年的聯影醫療要用10~15年的時間成為一家世界級的中國醫療設備公司。GE、西門子、飛利浦已經開始關注這家中國公司了,在戰術上已經有所動作。聯影醫療當下雖然炙手可熱,但如何才能在巨頭壟斷的市場中突圍?以何種手段攻伐市場?這是這家新生企業當下必須考量的事情,畢竟他還沒有真正開始盈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9071.htm據英國調查公司Espicom測算,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在2014年達到約200億美元,位列世界第四。到2017年將達到330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這意味著什么?蛋糕很大,速來!
3月25日,第二十八屆國際醫療儀器設備展覽會(以下簡稱“展覽會”)在北京開幕。與以往相同的場景是,長期壟斷核磁共振、CT等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并被行業合稱為“GPS”的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一同入場,推廣自己的新產品;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跟GPS三家的展臺毗鄰,有一家特展面積相近、甚至風格都相似的國產醫械企業——上海聯影醫療。
2014年5月,習近平視察上海聯影醫療,讓這家成立不到4年的醫療設備企業備受關注;2014年下半年其產品正式開始銷售,至年底,完成訂單量10億元;2015年年初,聯影信心滿滿地向媒體透露,2015年他們將業績翻倍,完成20億元的訂單。
上海聯影自產品上市以來,便被行業及媒體冠之以“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眼中最具威脅性的挑戰者”的名號。
筆者走進展覽會,遍訪“GPS”,向他們提及聯影出現后,市場競爭是否變化時,他們一致的回答是,“現在競爭多元化,在能力與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讓醫院有一個更多的選擇是一個好事”。不過,聯影的進入,確實讓這個市場起了諸多變化。
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以往GPS占據高端醫械市場,國產醫械企業則在中低端市場里爭奪的格局已然悄然變化;現在,聯影這樣的國產醫械企業開始在國內100家三甲醫院市場中分得一杯羹,而巨頭們則紛紛開始入沉基層,尋找那里的商業機會,“混態”經營成為時下中國醫械市場上的競爭主題詞。
1挑戰者聯影
聯影產品上市不過4年左右,據聯影透露,截止2016年3月,聯影裝機客戶已經近1000家,其中100多家為三甲醫院。在與跨國企業競爭中,能夠進入三甲醫院市場,無論是藥企還是器械,都是值得大書一番的業績。尤其是醫療影像領域,更是外企壟斷,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業績,無可厚非的將聯影當作了本土影像領域能夠與外企競爭的頭馬。
對于競爭,聯影醫療高級副總裁繆宏表示,聯影作為后發企業,聯影的優勢并不僅僅是技術、人才,而是聯影更加的了解中國市場。
2015年,聯影產品銷售訂單量達到15億元,其中聯影PET-CT和MR的國內市場份額進入前三。這也是聯影敢于稱“外資品牌統一天下的時候過去了”的底氣所在。但單從業績表現來看,這與聯影此前向外界透露的訂單量達到20億元的目標有一些差距。
對此,繆宏認為,在與跨國企業競爭當中,聯影需要時間突破的并非產品、技術,而是醫院、醫生的觀念。當下,國內醫院對本土創新依然有歧視存在,無論是藥品還是醫械都存在對創新產品的懷疑態度。所以,要改變這種觀念,必須花很多時間去教育。
2兩線布局加大
西門子在展會上亮相的是MAGNETOM Skyra3.0T MR、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等影像診斷系統產品。據西門子人員解釋,前者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機型,能為核磁共振見長提供眾多的序列和強大的功能,其所采用的SMS(Simultaneous Multi-Slice)技術,可同時獲得多個二維圖像,磁共振進入多層時代;后者則以速度著稱,心電門控全胸掃描不超過1秒時間、完成整個心臟掃描只需250毫秒,極為簡化了工作流程。
而在展會當日,GE醫療則首次展出了核磁共振技術創新的PET/MR設備,一體化同步掃描的TOF-PET/MR。據GE工作人員介紹,該系列產品是突破傳統醫學影像技術挑戰,基于影像精準定量,推動了分子靶向成像、影像基因組學的臨床應用,是業界實現PET與MR一體化同步掃描的創新產品。
據GE人員介紹,這兩年幾家跨國企業都推出了醫療影像設備的新產品,但GE銷售成績最好,“去年一年的銷售,比其它4家多出一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