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漏洞被曝焉知不是塞翁失馬是福非禍
現在提到“熱”,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兩天3.15晚會上央視在曝光了外賣平臺餓了么、二手車交易平臺車易拍、刷卡POS機以及利用免費Wi-Fi盜取用戶隱私后,話鋒一轉,直接將矛頭指向當前的智能硬件領域。如智能電烤箱、智能洗衣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無人機等領域,直指其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這是央視首次在3.15這樣的一個大型平臺上對智能硬件安全問題做出披露,由此也可見智能硬件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531.htm其實,央視所報道的智能硬件安全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語音控制技術是現在智能硬件的標準配置,從手機、手表到音箱、電視甚至是到兒童玩具,語音控制技術一方面解放了人們的雙手,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實時待命”的特性也為其增加了更多是安全隱患。
如亞馬遜公司智能助手音響Echo曾因為隱私問題引起消費者的不滿,蘋果發布的HeySiri喚醒功能,理論上,設備一直對環境中的音頻數據進行著比對。但對于黑客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得的監聽或者錄音的入口。
拋開智能硬件不談,我們再來看智能家居,當前的智能家居廠商大多數用的都是WiFi模塊,使設備可以連接物聯網,進而實現遠程控制。但多數連接WiFi模塊的設備的安全性都是非常脆弱的,拿智能家居來說,黑客可以輕而易舉的攻破家里的智能鎖,進而在家中“做客”,通過智能攝像頭監控家中畫面,用戶毫無個人隱私可言。
因此基于安全性而言,智能硬件漏洞被曝光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能讓人們理智的看待智能家居市場;另一方面也給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廠商打了一記強有力的耳光,讓他們明白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智能硬件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備連接的能力,實現互聯網服務的加載,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構,具備了大數據等附加價值。現今,智能硬件已經從可穿戴設備延伸到智能電視、智能家居、智能汽車、醫療健康、智能玩具、機器人等領域。很多調研機構預測,到2020年將有500億臺設備接入網絡。

萬物互聯的時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但同時方便的背后卻也隱藏著巨大的危險。試想一下,如果安全無保障,那么黑客就可以利用安全漏洞隨意控制聯網智能設備,這不僅涉及到個人隱私安全、支付安全,還可能引發人身安全,如出現智能家居產品引發火災等情形。
所以,解決智能硬件的安全問題刻不容緩,要防患于未然。業內有資深人士認為,企業也許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通過對數據傳輸進行加密。產品內置的軟件,基本上所有的指令到達手機端都要經過網絡到達服務器實現數據傳輸,但是大多數公司的產品指令是沒有加密的,這也是黑客盜取用戶信息的關鍵所在。
萬物互聯的時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但同時方便的背后卻也隱藏著巨大的危險。試想一下,如果安全無保障,那么黑客就可以利用安全漏洞隨意控制聯網智能設備,這不僅涉及到個人隱私安全、支付安全,還可能引發人身安全,如出現智能家居產品引發火災等情形。
所以,解決智能硬件的安全問題刻不容緩,要防患于未然。業內有資深人士認為,企業也許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通過對數據傳輸進行加密。產品內置的軟件,基本上所有的指令到達手機端都要經過網絡到達服務器實現數據傳輸,但是大多數公司的產品指令是沒有加密的,這也是黑客盜取用戶信息的關鍵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