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工業4.0:創業者有何機遇又有何“難題”
3、風險與機遇并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371.htm(1)夏玉潔指出,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行業還處于工業2.0的時期,產業基礎還很薄弱,直接跨越3.0的階段躍進到4.0,實際上是拔苗助長,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就算是在德國,工業4.0也只是目標,大多數行業依舊還處于走在卓越制造的路上。
對此,夏玉潔建議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國家層面要加強規劃和引導,各行業企業要結合行業和企業發展實際,在做好創新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路、強國之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中國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選擇。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
2015年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作為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明確了方向。“智能制造”、“先進制造”、“互聯網+”等概念逐步成為經濟領域的熱門詞匯,并日益深刻地影響到制造業的各個行業和領域,很多地方政府紛紛醞釀或已出臺扶持“智能制造”產業及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有些企業在片面理解中國制造2025綱領的情況下聞風而動,盲目上馬,忽略了國內智能制造行業還基本上處于一個無序階段,沒有形成一個規范化的標準體系。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大部分高端市場都被外國品牌所占領,導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野蠻生長”。與此同時,各類傳統行業紛紛擁抱“互聯網思維”,轉型互聯網成了一些人的口頭禪,甚至變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藥。
(2)正如馬云所說的“阿里巴巴是一家數據公司”那樣,“未來希望我們做的東西能幫助到每個人做決策,我們是一種智能型的公司,數據分析是一扇門,門外的世界非常廣闊。”這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數據學家回國創業,要用數據驅動未來的張溪夢所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