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收官!阿法狗就讓你顫抖 那面對更牛的異構智能人類顏面何在?
實現“萬物智能”的場景,近年來“云腦”的地位已明晰,然而,正如上文分析,大量無法連接至云端的設備也需要智能化的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終端擁有自身的“大腦”,從而補齊“萬物智能”的版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更加靠近終端的“邊緣計算”將是實現物聯網“大腦”的另一核心技術。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曾表示,構建一個“邊緣計算”系統,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大趨勢。如果說,云計算代表物聯網發展的歷史成就,而“云計算+邊緣計算”代表了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303.htm
為一個個終端裝上“大腦”,這方面已具備了一定基礎,包括深度計算的發展帶來的基礎。在吳韌博士看來,大數據+大計算構成了深度計算的驅動力。當前,大量設備不斷產生可收集的數據,我們所能運用的數據量實現高速增長,支撐深度計算的大數據基礎不斷完善;而另一方面,大計算也在不斷發展。吳韌博士曾對對弈比賽計算對抗水平的變化和同期芯片的運算能力變化數據做過一個時間序列的對比,發現兩者高度相關,也就是說,一旦芯片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總有人將其變成與之相對應的高度的智能應用。因此,與之前相比,物聯網大量終端需要的智能“大腦”有了技術基礎,邊緣計算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實踐:從無所不能到無處不在
在吳韌博士看來,NovuMind公司在物聯網產業生態系統中,正是扮演著賦予聯網設備具備思考、分析、決策“大腦”的能力提供者。對此,吳韌博士引入了異構計算的理念,他認為人腦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異構計算的機制,在進行不同任務的時候,能夠用更少的能源、資源做更好的事情,未來聯網設備的“大腦”可以借鑒異構計算保證在較低功耗下,實現更多計算能力,從而讓智能物聯網廣泛應用。
通過大數據和超級計算機的訓練,讓一個智能化的“大腦”形成后,最終讓這個“大腦”廣泛應用到萬物智能的各種場景中,才是一個閉環的物聯網應用。與此相對應,吳韌博士總結其創立的NovuMind公司的理念為:用高性能計算、超級計算機獲取無所不能的人工智能能力,用異構計算讓無所不能的能力變得不出不在。
從“無所不能”到“無處不在”正呼應了吳韌博士認為的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兩步走過程,也成為物聯網設備“大腦”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出,NovuMind在物聯網產業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大腦”能力提供者的角色。

為扮演好這一角色,NovuMind匯聚了20多人的技術團隊,包括曾負責過Nvidia、MediaTek、英特爾重要芯片的著名芯片設計、異構計算科學家,曾擔任HP Sprout產品線技術負責人的知名計算機視覺專家等,且建成世界一流的專為人工智能特別設計的超級計算機。除了設計超越谷歌AlphaGo的系統,更結合物聯網應用,讓人工智能進入并且改善人們的生活。這些方面的準備正在不斷實踐讓“萬物智能”無所不能,又無處不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