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鄧中翰:人工智慧或成未來發展的顛覆性方向
5G商用、人機大戰、創新驅動,兩會期間的科技話題引人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副主席鄧中翰對新華網記者表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是一個關鍵領域,它可能是手機、電視、家庭、互聯網、物聯網發展的顛覆性方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264.htm“自主創新”是兩會代表委員熱議話題之一,其中中國5G更是被寄予厚望。“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頻關鍵技術研究,啟動5G商用。鄧中翰說,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布局,投入了一系列重大專項,形成了自己的標準。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產業還是技術,中國都跑在國際競爭的前列。”但中國究竟能擁有多少自主的晶元、元器件等,可能是業內更為關心的話題,鄧中翰說。
和5G相比,近日“人機大戰”的相關話題引發全球關注,谷歌研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代表人類圍棋頂級水平的韓國棋手李世石。業內人士這樣評價,人工智慧的勝利帶給人類的不僅是震驚,更具有里程碑意義。
鄧中翰對記者說,人工智慧是一個重大前沿領域,“將是未來手機、電視、家庭、互聯網等發展的顛覆性、革命性的方向。”整個社會的進步也將體現這些顛覆性的技術上。
的確,隨著摩爾定律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高,通信技術的革新,人工智慧離我們的確更近了。
人工智慧對大數據的過濾、篩選、應用,是人類追求的關鍵技術。而作為其核心元器件的晶元行業,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沒有變化的領域里,我們很難做起來。”而當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到來時,“將給晶元行業帶來快速突圍、彎道超車的機會。”鄧中翰說。一方面我們希望晶元領域抓住機會崛起;另外一方面,還要抓緊建立一套標準,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鄧中翰舉例,以他所在的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參與的“天網工程”為例,過去視頻攝像頭就是簡單的錄像,現在我們將演算法寫進晶元,實現畫面同步分析,這些數據很小很好用,可為公共安全提供實時跟蹤、精準打擊,也可作為電子警察進行奉和執法,它所形成的數據化網路信息系統將極大地提升人民生活、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安全。
然而,當新標準確立下來,會不會被其他國家或技術趕超呢
鄧中翰說,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現在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自身努力加快發展,占領市場。”
當前,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我國科技創新正在從以跟蹤為主邁入跟跑、并跑和領跑“三跑并存”的歷史新階段。
“創新已經不是孤立的在實驗室做了”,科技研發不僅要有雄厚的財力支持,還要有前沿思維、戰略布局,鄧中翰表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到59次,創新、創業作為國家戰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克強總理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在鄧中翰看來,創新分為存量和增量。他把院所、大學看成存量,這一塊如何向市場轉化是需要國家規劃改革;而創新、創業是則被他認為增量,它們天然圍繞市場、產品做,不存在轉化率的問題,應該鼓勵發展并給與積極規范引導。
要把科研論文變成生產力,把“紙”變為錢,讓“點”的創新形成系統集成創新,從而誕生有影響力的公司、品牌,這對當下的中國發展或許顯得更為重要,鄧中翰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