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董事長周厚健:我們不會拒絕OLED
海視云目前不分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7868.htm其實,彩電業的十字路口,不只是硬件技術流派之爭,更是硬件盈利還是軟件盈利的模式之爭。今年,樂視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繼續收割更大的電視市場份額,加上國內彩電市場基本沒有增長,意味著傳統彩電企業的整體“地盤”收縮。
“技術派”如何面對“內容派”的挑戰?干了30多年電視的周厚健堅信,畫質仍是電視比拼的關鍵。在內容上,他認為,海視云平臺整合的內容和應用也不輸于其他的競爭對手。
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玩法”是引入資本的力量,迅速將某個新的產品或業務板塊做大規模。今年市場上曾有風聲稱,海視云醞釀啟動A輪融資,不過海信電器馬上就澄清并給予否認。
周厚健解釋說,海視云平臺整合的內容,不僅供應給電視,還可供應給手機、白電、智能交通等海信集團其他業務。因此,海視云平臺正在做股權架構重設,原來曾考慮從海信電器上市公司中分拆出來,但顧及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目前沒有做出分拆的決定。
他還透露,海視云股權結構的調整,“本來今年完成,現在看有難度,還是(因為)我們有不同的安排。海信集團是一個國有資本的股東,二級以下的子公司是混合所有制。”
“互聯網不能代替傳統企業,但不利用互聯網的工具,也不對。”周厚健辯證地說。
這位彩電業“老兵”認為,海信向互聯網轉型,研發體系的聯動是體現之一。“海信從2011年推出智能電視開始,就有組織變革。我們各個產品的研發中心,原來是分設的,現在與多媒體相關的都成為一個研發中心。如電視、手機、機頂盒的研發資源,共享性更強了。”
有中國家電業同行提出取消中間層。周厚健說,海信目前實行的是控股子公司制,層級要看業務性質,如海信電視光在國內就有三個生產基地,相對層級多些;而商用領域的B2B業務,層級就少些。“但海信集團層面只管80多人,其余由各子公司管,各子公司再管一層,就到底了。在現有架構下,我們層級算少的,好處是上傳下達快。”
但是,會講故事的互聯網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更容易獲得高估值,即使營收、凈利潤遠不如傳統公司。周厚健說,“我們不是不關注市值管理。例如不實的傳聞,我們會馬上做澄清”,但“資本市場健康要反映真正的盈利能力”。
轉型“我也焦慮過”
海信是青島最早的混合所有制國企。現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已經啟動,海信的“混改”會否更進一步?面對筆者的提問,周厚健直言,“肯定會有。這是趨勢判斷,不是具體事件的描述,股權不僵死、不倒退,那肯定往前走。”
聯想在改制上,得到中科院的大力支持。周厚健認為,“沒有中科院的思想開放”,就沒有聯想的今天,但聯想“開始是借錢”創立的。而“海信是50年(歷史)的老國企,在青島市國有資產的占比達50%~70%”。
在互聯網轉型中,海信顯得有點保守。這位向來以穩健風格著稱的企業家坦言,“轉型中,我考慮得要多一些。為什么顛覆性創新很難在老企業發生?海信是國企,財富、產權構成就要遵守國有企業的規定。在這個體制內,不能隨便做事。往前走,考慮的事情更多。”
當被問及“你沒有焦慮嗎”,周厚健坦承,“我焦慮過。考慮的事情多,會影響效率。”
2014年,海信集團的營業收入約1000億元,未來物聯網、國際化業務等都將給海信打開新的成長空間,當然龍頭仍然是周厚健最心愛的彩電業務,“液晶電視做到極致,還有時間和空間,希望ULED和激光電視創造更多利潤”。今年,海信接手了夏普彩電在美洲除巴西之外的業務,ULED也剛在美國上市。多元化方面,目前海信的智能交通業務在國內領先,“智能交通是最典型的物聯網”,周說,海信也在做智能家居。
“規模是未來的利潤空間,但更要留給企業一個健康的系統。”周厚健強調,海信不要“壞利潤”(不誠信而賺來的錢),海信唯一的“企業憲法”是“誠信守則”。在炒作成風的當下,這多少讓海信在傳播上有點吃虧。
兩年后,周厚健將退休,對此他很坦然:“兩年后,我將回家休息。”談到接班人時,他從容地說“當然有準備。萬物變遷,我們要把握今天,珍惜每一個機會;為未來5年、10年的海信播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