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演變與發展
負極材料中,目前國內主要以石墨為主,而石墨分為人工石墨和天然材料兩類,天然石墨處于試用階段,人工石墨小批量使用在電動汽車。就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中,還有MCMB,硬碳、鈦酸鋰等負極材料。石墨的優勢在于導電性好,結晶程度高、良好的層狀結構,且成本低,是目前被廣泛應用、技術最成熟的負極材料,電動汽車面對著產業化前景,待開發的動力負極材料必須具備低成本,而碳微球復合材料天然石墨改性材料正符合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453.htm4、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狀況與影響
4.1 動力電池與電動汽車供求關系
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件,其發展也會影響著電動汽車的發展,對電動汽車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而電動汽車的發展也對動力電池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克制與進步。
生產規模上,因為每臺電動汽車都適配一定量的動力電池,當電動汽車生產規模達到一定數額時,比如今年7月份,電動汽車產量達到2萬輛,毋庸置疑電動電池也得達到滿這個數才能滿足其需求,甚至電動電池產量要高于2萬輛車的供需要求。所以,動力電池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電動汽車發展需求來的,超過這個需求就會產能過剩。但是,還有另外兩種情況,電動汽車生產規模與動力電池生產規模持平,或者動力電池生產規模小于電動汽車,這種情況就會出現動力電池無法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但是,電動汽車生產多少,不一定非得裝載動力電池到汽車上,所以只有電動汽車銷售額數據才會真正影響著動力電池生產規模。
動力電池的產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受新能源汽車下游汽車的影響外,還受到政策、出口貿易、石油匱乏、低碳經濟、經融危機等影響。
4.2 動力電池產能是否過剩?
近日,有消息稱,由于我國動力電池研發成本高、技術不成熟、能量密度低等原因,動力電池廠商繁多,導致了大批量繁榮動力電池投產劇增,動力電池產能已經從短缺轉向了過剩階段。
有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產能約40億安時,而市場需求還不到5億安時。2014年動力鋰電池需求約為10億安時,2015年達到30億安時,而動力鋰電池產能2015年可能超80億安時。按照這個數據估測,超出需求比較大。
2015年,新能源汽車依然強勢增長,僅前7個月新能源汽車已累計生產9.89萬輛,同比增長3倍。動力鋰電方面,今年以來,15家上市公司1-7月的動力鋰電項目總投資已超過400億。400億能生產多少動力電池?現階段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生產成本大約是2元每瓦時,按照容量為25千瓦時的動力電池計算,成本大約在5萬元左右。如果扣掉研發成本、包括運輸、工資、建設等成本,剩下三分之一的話,也就只有130多億真正用在電池上,130億可生產65億每瓦時的電量,那么可供26萬輛電動汽車使用,保守的估算,也超出近前7個月的新能源汽車需求。
4.3 產能過剩會引發價格下降嗎?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自然,在經濟學上,當商品供過于求的時候,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價格波動,勢必價格下降。
但是,在今年六月份的東莞新能源汽車技術峰會中,很多電池廠商坦言說,他們不愿意降價,降價勢必會對電池廠商不利。他們訴苦道,現在電池廠不容易,材料費和研發經費頗高,毛利潤就少了。情況是不是如電池廠商說的那樣,還是有待考證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