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市場分析 > 摩爾定律"失效"后 芯片行業何去何從

        摩爾定律"失效"后 芯片行業何去何從

        作者: 時間:2016-02-18 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收藏

          2月15日消息,據《自然》雜志報道,半導體行業很快會放棄對的遵從。業內下月即將公布的新“路線圖”,給出的規劃將擺脫這一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的原理。不過創新者并未因此失去準心,因為新的需求仍在推動技術發展。全文翻譯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077.htm

          下月,全球半導體行業將正式承認一個愈發明顯的事實,那就是,這個自20世紀60年代起便支撐信息科技革命的原理,即將失效。

          是計算領域的基本原理,它可以表述為,在每兩年左右的時間里,微處理器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就會增加一倍——也可以說成,芯片的性能也會增加一倍。正是這條定律所提到的指數級增長,使得20世紀70年代首批粗糙的家用電腦,進化成為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成熟的計算機。也正是因此,催生了高速互聯網、智能手機,以及今天愈發普遍的聯網汽車、聯網冰箱與聯網空調。

          這一切并非必然:之所以要遵從摩爾定律,是芯片制造商有意的選擇。在每個發展階段,軟件開發商都會推出應用,榨干已有芯片的計算能力;消費者需要自己的設備做更多事情;而且制造商趕著用下一代芯片來滿足需求。事實上,從20世紀90年代起,半導體行業每兩年都會發布一份研發路線圖,來協調數百家制造商與供應商的所作所為,從而跟上摩爾定律的節奏——這種策略有時被稱為“后摩爾定律”(More Moore)。正是因為有這套路線圖的存在,電腦才能遵從摩爾定律,實現指數級的增長。

          不過,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了。加倍效應已經開始放緩,這是因為在同等面積大小的區域里,擠進越來越多的硅電路,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熱量。此外,照老辦法下去用不了十年時間,還會遇到更為基礎的限制。目前最先進微處理器的電路特征尺寸(指半導體器件中最小尺寸)在14納米寬左右,比大多數病毒還要小。按照路線圖機構主席保羅·加爾吉尼(Paolo Gargini)的說法,到21世紀20年代初,“即便做出最大的努力,達到了2到3納米的極限,那么特征尺寸就只有10個原子寬。這還能算是設備么?”恐怕不能——單從這種尺寸說,到達這種程度后,電子行為就受量子不確定性的支配,從而導致晶體管不可靠。另外,雖然付出了極大努力,人們還是沒能為今天的硅技術找到可靠的繼任者。



        關鍵詞: 摩爾定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萍乡市| 宜良县| 郓城县| 新昌县| 沙田区| 贵定县| 连江县| 东兰县| 丽江市| 安国市| 友谊县| 周宁县| 崇仁县| 安庆市| 江都市| 婺源县| 神农架林区| 双鸭山市| 万年县| 磐石市| 博野县| 和林格尔县| 安阳市| 万荣县| 会东县| 繁昌县| 探索| 荔波县| 海城市| 平舆县| 常熟市| 泸州市| 鄯善县| 锡林浩特市| 青河县| 鞍山市| 西乌珠穆沁旗| 洮南市| 霍邱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