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決心用資本撬開存儲芯片大門 能否打破巨虧預言?
對于業界的質疑,半導體專家莫大康的點評頗為中肯:“紫光崛起引起產業的震驚完全正常。紫光沒有按常規出牌。由于中國半導體業的特殊地位,有些在國家政策扶植下脫離市場發展起來的企業和技術產品可能己經成了‘夾生飯’。如果再繼續走老路,恐怕很難達成目標。趙偉國打破了沉寂,對產業的發展是件好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054.htm王艷輝的看法更為直接:“中國的充裕資金的確讓全世界羨慕,但在高科技領域,很多東西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很多事情也不是舍得投入就能見效。而紫光趙偉國用資金撬開了進入集成電路產業頂級俱樂部的大門。”
他說:“在集成電路領域,以前我們‘沒吃過豬肉,只見過豬跑’。現在,我們終于可以和國際同行一起‘吃豬肉’,盡管這種資格是買來的。”
目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國際化并購經驗還不夠豐富,面臨的困難還很多。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會積累大量的資本,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
“紫光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進行投資,投資后接受當地的合法監管,且紫光投資的都是優質企業。以此來說服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除了安全因素,他們是不好拒絕我們的。”趙偉國對成功收購胸有成竹。
以IDM為模式,紫光能否打破長期虧損預言?
“紫光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可以改寫全球存儲產業格局的棋。”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產業研究所所長霍雨濤做出了如此評價。
不妨看看紫光近期在存儲芯片方面的布局。在制造方面,此次籌建DRAM工廠,資金上除了此前旗下同方國芯發起的800億元定向增資外,還有可能通過與深圳、廈門等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入資金。技術上目前看來收購、入股美光有較大難度,可能會通過與美光或SK海力士等大廠通過技術授權、共享產能的方式來解決。
產品方面,已經通過入股西部數據以及后者收購SanDisk來實現。
應用方面,即企業存儲和云存儲,這也已經通過入主新華三達到了目的。
至此,紫光的IDM布局接近完整,但挑戰也隨之而來。
對于DRAM三巨頭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中排名靠后的兩位來說,為了減少強有力競爭對手的出現,本不應向中國企業提供任何幫助。但是一旦有廠商向中國提供相關技術以換取支持,那么其他廠商就會在與中國及三星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中處于嚴重的不利地位。所以對于紫光來說,爭取和哪一方進行合作值得深思。
而對于DRAM老大三星而言,其可能憑借技術與成本優勢竭力阻撓中國企業在存儲芯片領域的突圍。對此,已經有機構預測,盡管全球DRAM市場有望在2017年和2018年迎來復蘇,但是隨著中國公司攜本地產品進入DRAM市場,DRAM價格將在2019年再次下降。
研究機構 Bernstein曾預估,新進者投入DRAM產業,將有可能承受前十年約400億美元的虧損。憑借以資本為紐帶的IDM模式,紫光能否打破這一預言,領軍中國企業突圍存儲芯片的國際壟斷圍欄?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