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GE海爾甘當接盤俠 野心在物聯網

海爾與GE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并購,而是全方位合作的起點。整合通用電氣家電正是這一合作的切入點。
還是想拿IBM出售PC業務給聯想來類比一下,
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被問及為什么選擇把PC業務出售給聯想,而不是競爭對手戴爾或其他公司時,回答到:“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中國讓本土的公司能夠有更大的全球化影響力。而IBM在幫助中國的同時也增強了其市場地位,并且能夠扎根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
這和GE的戰略何其相似,我們也能從中窺見這些世界級大企業在戰略上的一些共同之處。一是聚焦:砍掉冗余部分,聚焦最核心領域,以快刀斬亂麻的魄力涅槃重生;二是看重中國市場:并且希望以和中國本土大企業合作共贏的形式扎根中國市場。
參與這場競購的除了海爾,還有美的、三星、LG,海爾并不是其中出價最高的,為什么GE最后選擇了海爾?
除了海爾的品牌經營能力,最吸引GE的恐怕要數海爾曾經在海外市場中書寫的諸多成功案例:在與新西蘭品牌斐雪派克的合作中,過去3年中其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4%,有效地拓展了包括中國、北美在內的國際市場,還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與日本品牌三洋的合作也是如此,激發出了員工更大的潛力,在并購第二年成功實現贏利。
最根本的是兩者在基因上的契合:GE正在進行從產品到用戶的轉型,這與海爾走的是同一條道路;GE在技術上也是從電器到網器上轉變,這與海爾走的也是同一條道路,雙方戰略契合度足夠一致。
知識自動化的老知表示:GE這次舉動可謂一石三鳥,如釋重負的甩掉一個包袱,拿下一個云平臺的重要陣地,還手握大筆現金,為下一次工業收購積蓄力量。
雖然本次交易尚需通過美國等國的反壟斷審查。但根據有關人士透露,海爾與通用在中美市場業務運營的重合極小,所以不預期在美國或中國會遇到重大的監管問題。這項交易有待相關監管機構批準及需滿足慣例交割條件,預計將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
合作的不僅是家電,還涉及物聯網領域

海爾從來不吝嗇表現自己對物聯網發展的看重。
“物聯網將顛覆一切”,張瑞敏說,“海爾要變為森林,每天樹木都會有生死,但森林將生生不息。”他呼吁,在海爾的平臺上,人人創業,因為“這是一個創客的時代!”所以他對這個千億企業在做一個“大膽的試驗”——正在去掉近萬名中層,推動他們從管理者變為創業者,把海爾變為一個創業平臺。
除了組織結構上的變革,在工業互聯網浪潮下,海爾的互聯工廠正發力智能制造,這種智能制造正是在整合全球頂級資源的情況下快速推進的。2015年10月,斐雪派克全球首家電機互聯工廠在青島啟動,基于Cosmo4.0智能互聯平臺,斐雪派克互聯工廠可以與洗衣機整機互聯工廠實現互聯互通,實時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排產,高品質的電機與海爾互聯工廠的一流制造能力相結合,共同滿足用戶需求。
而此次海爾通過與GE的戰略合作,雙方不光共享銷售網絡、產品資源,同時在智能制造的信息化體系上還將進行共建。海爾與GE的這樣的強勢品牌合作,擁有產品開發的深厚資源,并在全球范圍內運營、采購及銷售。海爾和通用家電將成為全球性消費家電創新型企業。
收購對銷售規模擴大立見影,但對盈利和對企業持續發展更重要技術開發能力有否幫助,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