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電力系統最優潮流算法研究綜述

        電力系統最優潮流算法研究綜述

        作者: 時間:2012-06-07 來源:網絡 收藏

        4 結論

        人們對最優潮流進行了很多研究, 根據 不同的條件, 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算法。 但是, 隨著網絡互聯、 實時控制、 FACTS 以及電力市場等問題的出現對最優潮流提 出了新的要求。 應該根據最優潮流問題的特 點從總體上進行優化算法的設計, 采用合理 的優化策略。 以基于非導數的現代優化算法 為基礎,采用“多點隨機化的全局搜索+面 向問題的局部優化” 的思想設計最優潮流算 法, 根據最優潮流問題的特點結合其它方法, 并且充分利用分布式處理和并行計算等現 代計算機技術是解決最優潮流問題的潛在 研究方向。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必須針 對所研究問題的實際情況和特點, 分析各種 算法的優缺點, 將不同算法進行合理的整合, 取其長處,研究出具有快速計算、可靠收斂 的算法, 才能滿足新形勢下發展的 需要。

        參考文獻

        [1]趙晉泉等.改進最優潮流牛頓算法有效性的對策研究.中 國電機工程學報, 1999, 19 (12) : 70- 75

        [2] 趙晉泉等.牛頓最優潮流算法中離散控制量處理的新方 法.自動化, 1999, 23 (23) : 37-40

        [3]PonnambalamK,Quintana V H, VannelliA. A Fast Algorithm for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Industry Using an InteriorPointMethod 3932400.

        [4] Granville S. Optimal Reactive Dispatch through InteriorPoint Method [ J ].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4, 9 (1) : 1362146.

        [5] WU Yuchi, DebsA S, Marsten R E. A DirectNonlinear PredictorCorrector PrimalDual Interior Point Algorithm forOptimal Power Flow[J]. IEEE Trans on PowerSystems, 1994, 9 (2) : 8762883.(6) : 4092412.HAO Yuguo, LIUGuangyi, YU Erkeng. A New OPFAlgorithm Based on Karmarkar′s Interior PointMethod[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1996, 16 (6) : 4092412.

        [6]Momoh J A, Guo S X, Ogbuobiri E C, et al. The Quadratic Interior PointMethod Solving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Problems [J].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4, 9 (3) : 132721336.

        [7]張小平,陳朝暉. 基于內點法的安全約束經濟調度[J]. 電力 系統自動化, 1997, 21 (6) : 27229.

        [8]Momoh J A, Zhu J Z. Imp roved Interior PointMethodforOPF Problems[J].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9, 14 (3) : 111421120.

        [9] 劉明波,陳學軍. 基于原對偶仿射尺度內點法的電力系統 無 功 優 化 算 法 [J]. 電 網 技 術 , 1998, 22 ( 3) : 33236.

        [10] 劉明波,陳學軍. 電力系統無功優化的改進內點算法[J]. 電力系統自動化, 1998, 22 (2) : 33236.

        [11]周雙喜,楊彬. 影響遺傳算法性能的因素及改進措施[J]. 電力系統自動化, 1996, 20 (7) : 24227.

        [12] Sheble G B, Kristin. Refined Genetic AlgorithmEconomic Dispatch Example [J].IEEE Trans on PowerSystems, 1995, 10 (1).

        [13] MENG Xiangpin,LiangZhishan, ZhaoHuanguan.Fast Synthetic Geneti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Optimal Control of Reactive Power Flow [ J ]. IEEETrans on Power Systems, 1998, 13: 145421458.

        [14] Chen L , Suzuki H, Katou K. Mean field theory for optimal power flow. IEEE Trans on PS, 1997, 12(4) : 1481~ 1486

        [15] Chen L ,Matoba S, Inabe H, O kabe T. Surrogate constraint method for optimal power flow. IEEETrans on PS, 1998, 13 (3) : 1084~ 1089

        [16] Momoh J A, DiasL G, Guo S X, et al. Economic Operation and Planning of Multi area Interconnected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宁南县| 腾冲县| 石狮市| 铁岭市| 元谋县| 甘孜| 临漳县| 肥西县| 石门县| 南汇区| 罗源县| 卫辉市| 普格县| 东方市| 昌宁县| 文登市| 尤溪县| 屏南县| 铜陵市| 大厂| 雷州市| 新沂市| 宜兰市| 汶川县| 磐石市| 北川| 肥西县| 绿春县| 延吉市| 若尔盖县| 来宾市| 巴彦县| 新干县| 金阳县| 咸阳市| 佛教| 广德县| 奉新县| 枝江市|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