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調度中心智能調度業務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

        調度中心智能調度業務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

        作者: 時間:2012-08-28 來源:網絡 收藏

        3)面向多級決策的綜合評估分析

        該階段對電網出現的某個不滿意的運行狀態進行綜合分析,找出不滿意運行狀態出現的原因。

        電網運行狀態是中心不同時間尺度的多級策略共同作用的結果,策略的優劣和執行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電網運行的最終狀態。此外由于需求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調度策略的優劣是相對的,如果需求或外部環境發生強烈變化,那么提前制定的調度策略則很難滿足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要求,進而可能導致電網出現不滿意的運行狀態,此時根源在于需求或外部環境。因此,需要在對調度中心內部的調度策略及其執行情況評估的基礎上,對外部的需求和環境進行綜合分析與評估,從而找出電網不滿意運行狀態出現的根源,為下一步調控提供依據。

        4)全方位、一致性的電網運行指標體系

        從電力系統實際運行的需求來看,為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經濟、高效運行,亟需建立一套全方位、一致性的電網運行指標體系。全方位是指指標體系涵蓋內容廣泛,既包括運行狀態評估,也包括決策評估、需求評估、外部環境評估等,同時容納時間維、空間維等多個維度的信息;一致性是指指標體系本身具有開放性的架構,具有可擴展性、可移植性,靈活地適應不同的場景。通過電網運行指標體系的建立,為全面認知電網的運行態勢提供了系統化的平臺,從而減少了調度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調控效率。

        2.4智能決策

        決策是為實現電網安全、優質、高效運行,針對所有的可控手段,動態制定調控方案的過程。決策是實現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調度中心的核心業務。按時間尺度的不同,調度中心需要做出多項決策,如圖3所示。圖中:AVC表示自動電壓控制;AGC表示自動發電控制。

        調度中心智能調度業務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 智能電網 www.21ic.com

        智能決策應面向所有可控手段,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協同優化,以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實現電力大系統的趨優化運營。按照實現程度不同,將智能決策分為以下4個階段。

        1)面向傳統的調控對象,離線計劃制定、在線輔助決策與調控

        目前調度中心的各項決策大多面向傳統的調控對象,如火電機組、水電機組、斷路器、變壓器分接頭、低頻減載裝置、柔性交流輸電系統(FACTS)等,往往采取離線制定、在線輔助決策和人工調控相結合的方式對電網進行調控。此外各個決策均以自身的調控目標為依據,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往往導致調控效率低,甚至可能出現反復調節、調節振蕩的現象,給電網安全穩定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2)不同調控手段和時間尺度的協調優化決策

        決策的時間尺度與調控手段的時間尺度一致,同一時間尺度上的決策,其調控手段將同時作用在電網上,共同影響電網的運行狀態,因此在同一時間尺度上的決策應該進行協同,即協同所有的可控資源進行優化決策,以達到控制成本的最小化和控制效果的最大化。

        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決策層層遞進,形成決策鏈,下級決策在上級決策的基礎上進行,上級決策在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下級決策的可操作空間,因此不同時間尺度的決策同樣需要協同。

        3)面向需求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優化決策

        在智能電網的新形勢下,調度中心的決策歸結為如何在不確定性情形下科學、合理地安排電能的生產、輸送和使用。因此,智能決策需要更廣泛地處理需求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例如:需要充分考慮新能源發電功率的大規模接入,將新能源發電技術納入到電網長中短期能源優化調度中,包括風電功率預測精度校核、含風電的發電計劃制定、含風電的實時運行控制技術等;考慮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等可能導致大停電的安全隱患,應建設集動態安全評估、預防控制、緊急控制于一體的電網災變防控系統,應對臺風、暴雨等惡劣自然災害的影響,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護航。

        4)互動決策,實現整個電力系統的優化運行與管理

        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電力系統相關方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用戶不再只是電能的消費者,而是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轉變為電能的提供者;電網不再只是被動地滿足用戶的電力需求,而是可以通過需求側管理的方式主動地調控用電需求;隨著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發電廠也不再只是輸出電能,而是可以吸收一部分電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綜上,包括電網在內的電力系統相關方打破了原有的依賴關系,具有了主動和被動的雙重角色。

        在此基礎上,調度中心決策所面對的可調控對象涵蓋的內容大幅增加,包括了參與需求側響應管理的用戶、風電場、各類儲能設施等。因此,需要對決策的內容進行同樣的擴充,實現互動決策(即互為主動),進而實現整個電力系統的優化運行與管理。

        2.5敏捷反應

        敏捷反應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套具有動態、高度適應性和及時響應特性的柔性業務鏈,其可以分為以下4個階段。

        1)傳統的基于職能部門劃分、人工協作的業務機制

        在現有調度管理架構中,采用基于職能管理的組織架構,即按照職能部門進行業務劃分(見圖4)。其中,運行方式部門負責在長時間尺度上整個電網運行能力的設計與規劃,即確定電網運行狀態的可行域;計劃部門負責在短時間尺度上電網能量流的配置,即電網典型運行點;調度部門負責實時狀態下對計劃部門制定的電網運行點進行微調,以適應系統外部干擾的變化;繼電保護部門負責電網非正常運行狀態下的緊急處理;而自動化部門、通信部門和綜合部門則負責處理電網二次系統的管理。

        在職能部門內部,易于形成自動化的業務流程,職能部門之間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業務對接和切換,依靠人工協作來實現業務流程正常運轉的方式,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運營效率低下和反應遲緩。

        調度中心智能調度業務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 智能電網 www.21ic.com

        2)業務均質化、集成化

        業務依托于應用系統來完成,而現有的應用系統往往針對單個業務,無法面向整個的業務鏈,且各個系統之間難以緊密集成,使得“環環相扣”的業務被分散的系統分隔開來,存在大量的應用孤島。因此,實現業務鏈的敏捷反應,首先必須解決應用孤島的問題,即基于統一的構建思想實現應用系統的集成。



        關鍵詞: 調度 模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桦南县| 牙克石市| 东乡| 耿马| 当阳市| 含山县| 黄陵县| 罗源县| 疏附县| 阿荣旗| 澄城县| 龙胜| 浙江省| 兴业县| 米泉市| 马边| 西乡县| 什邡市| 南漳县| 越西县| 商南县| 平远县| 罗江县| 新野县| 交城县| 滦南县| 大英县| 齐河县| 永清县| 雅安市| 乌拉特后旗| 平遥县| 揭阳市| 德令哈市| 石棉县| 轮台县| 乐亭县| 临邑县| 宜宾县| 景泰县|